1.本发明涉及预制技术、钢结构技术,特别是钢结构支撑抗震技术。
背景技术:
2.地球上每年发生超过500万次地震,即每天发生数万次地震。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地震也将不可预测。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灾害,需要在钢结构柱倾倒时设置支撑构件,并在钢架结构内部形成避难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的生存率。
3.钢结构的特点是抗风:钢结构建筑重量轻、强度高、整体刚度好、抗变形能力强。建筑物的重量很轻。耐用性:轻钢结构住宅结构全部由冷弯薄壁钢构件组成,钢架采用超防腐高强度冷轧镀锌板,有效避免了钢结构腐蚀的影响。钢板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增加了轻钢构件的耐用性。使用寿命。健康:干式施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房屋钢结构材料可回收,其他大部分配套材料也可回收利用,符合当前的环保意识;所有材料均为绿色建材,符合生态环境要求,有利于健康。牢度:所有干式施工工程,不受环境季节影响。环保:材料可回收利用,真正做到绿色无污染。
2.2专利公开了一种立柱支撑装置。该专利包括立柱、滑杆、防滑杆、钢板、钢骨架、加重板、滑槽和底座。分析专利中提到的施工方法,发现该施工方法比较复杂,稳定性较差,而且钢骨架、钢板损坏后不易修复。
技术实施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在立柱底端附近的支撑装置及施工方法。
6.本发明是一种设置在立柱底端附近的支撑装置及施工方法。本发明的靠近立柱底端设置的支撑装置包括三部分:支撑结构、滑轨和存储装置。包括c型钢1、矩形钢板2、第一铰5、第二铰3、第三铰6、第四铰8、第一铰轴< @4、第二铰轴7、支撑板9、滚轮支架10、滚轮11、滑轨挡板12、滑轨底板13、滑轨侧板14,c型钢腹板1与立柱翼缘板连接; c型钢1的上、下端分别与两块相同尺寸的矩形钢板2连接;矩形钢板2的长度和宽度与c型钢1的腹板高度和翼缘板高度相同;第一铰链(5)与矩形钢板2连接;第一铰链5和第二铰链3通过插入铰链轴的第一铰链轴4连接;第二铰链3与滑轨连接滑轨底板13;滑轨侧板14分别设置在滑轨底板13的两侧与其连接;与滑轨侧板14和滑轨底板13连接;第四铰链8与矩形钢板2连接;第四铰链8通过第二铰轴7与第三铰链6连接;支撑板9与第三铰链连接;铰链6连接;两侧的滚轮轴滚轮11的端部分别插入滚轮支架10的轴孔中合页尺寸,滚轮支架10与支撑板9连接。
7.本发明靠近立柱底端的支撑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第一铰链5与矩形钢板连接2焊接;步骤(2)第一铰链5通过第一铰轴4与第二铰链3连接,第一铰轴4两端与铰链5焊接连接;步骤(< @3)否,两铰链3与滑轨底板13焊接连接;
步骤(4)滑轨侧板14与滑轨底板13焊接连接;步骤(5)滑轨挡板12与滑轨底板13连接)滑轨侧板14焊接;步骤(6)矩形钢板2和第四铰链8焊接连接;步骤(7)第四铰链8和第三铰链6通过焊接连接)第二铰轴7、第二铰链铰轴7的两端与第四铰链8焊接连接;步骤(8)支撑板9的一端与第三铰链6焊接连接; step(9)将滚轮11两端的滚轮轴分别插入滚轮支架的轴孔中,将滚轮支架10与支撑板9焊接连接;步骤(10)矩形钢板2焊接在c型钢1的两端;步骤(11)c型钢1的腹板和c型钢1的翼缘板钢柱采用焊接连接,装置底部矩形钢板2与柱底端梁的距离为装置长度的12.5%。
8.本发明的好处是:(1)所使用的部件可以在工厂进行前处理和组装,节省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2)容易震后更换 修复可以大大加快灾后重建进程(<@3)受损房屋无需返工即可回收利用。(4)损坏结构无需重建即可更换。(< @5)在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时,房屋形成一个整体,各部件紧密相连,房屋形成一个整体,能有效减少各种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6)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7)地震时可以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8)有效减少地震破坏,防止地震)房子彻底倒塌。
图纸说明
9. 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钢柱未倾覆时支撑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钢柱结构示意图开启形成支撑时钢柱翻转时装置的工作状态,图4为c型钢1的示意图,图5为第一铰链5之间的连接示意图矩形钢板2,图6为第一铰链5与第二铰链3通过第一铰轴4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第四铰链8与第二铰链3的连接示意图。第三铰链6通过第二铰链轴7,图2。图8是矩形钢板2的示意图。图9是支撑板9的示意图,图9是支撑板9的示意图。图11是辊11的示意图。图12是滑轨挡板12的示意图。图13是滑轨底板13的示意图。图14是滑轨侧板14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及对应名称为:C型钢1、矩形钢板2、第一铰链5、第二铰链3、第一铰轴4、第二铰轴7、第四铰链8、第三铰链6、支撑板7、滚轮托盘10、滚轮11、滑轨挡板12、滑轨底板13、滑轨侧板14。
具体实现方法
10.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发明是一种设置在立柱底部附近的支撑装置及施工方法。本发明的靠近立柱底部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滑轨、存储装置三部分,包括c型钢1、矩形钢板2、第一铰链5、第二个铰链3、第三个铰链6、第四个铰链8、第一个铰链轴<@4、第二个铰链轴7、支撑板9、滚轮支架1< @0、滚轮11、滑轨挡板12、滑轨底板13、滑轨侧板14,c型钢腹板1与法兰板连接列的; c型钢1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两块相同尺寸的矩形钢板2;矩形钢板2的长度和宽度与c型钢腹板1的高度和翼缘板的高度相同。第一铰链(5)与矩形钢板2连接;第一铰链5和第二铰链3通过插入铰链轴的第一铰链轴4连接;第二铰链3与滑轨连接导轨底板13;侧面与其连接;滑轨挡板12与滑轨侧板14和滑轨底板13连接;第四铰链8与矩形钢板2连接;第四铰链8与第三铰链6通过第二铰链轴7相连;支撑板9与第三铰链相连
第 6 页已连接;滚轮11两端的滚轮轴分别插入滚轮支架10的轴孔中。滚轮支架10与支撑板9连接。
11.对于上述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的安装高度和装置底端到下梁的距离应为整体的12.5%设备的高度。
12.上述支撑装置将矩形钢板2与第一铰链5焊接,使第一铰链5的槽底下端边缘线与矩形钢板2右端边线。
13.上述支撑装置、第四铰链8与C型钢1的腹板紧密贴合。
14.本发明有利于柱子倾倒时产生的压应力的传递,使柱子不会完全塌陷。在没有发生地震或意外外力的情况下,装置的滑轨部分和支撑部分容纳在装置内部,如图2所示,支撑装置的底端与底端梁的距离安装时的立柱为装置总距离的12.长度的5%,地震时钢柱倒下,滑轨部分在重力作用下倒下,然后滑轨顶部接触与钢柱连接的横梁,此时滑轨底板(1<@与横梁的夹角为锐角,便于支撑板9的滚轮11沿滑道滑动导轨向滑轨挡板12的方向移动,随着钢柱继续倾斜,支撑板在重力作用下部分从C型钢1上脱离,内部向外延伸,随着钢柱的进一步膨胀倾角钢柱,滚轮11与滑轨底板13接触,最后滚轮11滑动到挡轨板12的位置,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形支撑。
15.如图3所示,支撑板9承受轴向压应力,滑轨部分承受轴向拉应力,从而吸收大量地震能量,避免完全房屋内部空间倒塌,形成避难空间,可有效降低地震破坏后空间内人员的死亡率。
16.本发明靠近立柱底端的支撑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第一铰链5与矩形钢连接板2焊接; 步骤(2)第一铰链5通过第一铰轴4与第二铰链3连接,第一铰轴4两端与铰链5焊接连接;步骤( <@3)第二铰链3与滑轨底板13焊接连接;步骤(4)滑轨侧板14与滑轨底板13焊接连接;步骤(<@ 5)滑轨挡板12与滑轨底板13与滑轨侧板14焊接连接;步骤(6)矩形钢板2与第四铰链8焊接连接;步骤(7)第四铰链8和第三铰链6由第二铰轴7连接,第二铰轴7的两端与铰链连接铰链8采用焊接连接; step (8)支撑板9的一端与第三铰链6焊接连接; step (9)滚轮11两端的滚轮轴插入滚轮轴孔中分别将托辊支架10与支撑板9焊接连接; 步骤(10)矩形钢板2分别与c型钢焊接)1两端;步骤(11)c型钢1腹板与钢柱翼缘板采用焊接连接,装置底部矩形钢板2与柱底端梁的距离为1<@@2.5%。
17.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改变钢板材料的性能和厚度来调整其结构形状,灵活调整各种参数之间所需的关系,可广泛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
18.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19.在本发明提供的靠近立柱底端的支撑装置及施工方法中,C型钢1的腹板宽度与C型钢1的腹板宽度相同。钢柱的翼缘板。施工步骤为:
(1)第一铰链5和矩形钢板2采用焊接连接合页尺寸,连接方法如图5所示;(2)第一铰链5和第二铰链3分别为由第一铰链连接铰链轴4连接,第一铰链轴4的两端通过焊接与第一铰链5连接;(<@3)第二铰链3与滑轨底板连接13焊接;(4)滑轨侧板14与滑轨底板13焊接连接;(5)滑轨挡板12与滑轨底板13和滑轨底板13连接。滑轨侧板14焊接;(6)矩形钢板2与第四铰链8焊接连接;(7)第四铰链8通过第二铰链与第三铰链6连接转轴7,第二转轴7的两端与第四转轴8焊接连接;(8)支撑板9的一端与第三转轴连接e 6 采用焊接连接; (9)滚轮11两端的滚轮轴分别插入滚轮支架10的轴孔中,滚轮支架框架10和支撑板9通过焊接连接;(10)矩形钢板2分别焊接在c型钢1的两端;(11)c型钢1的腹板与钢柱的翼缘板通过的距离装置底部矩形钢板2与柱底端梁之间为装置长度的12.5%。
20.这部分的材质是钢,因为支撑板9、滚轮托盘10、滚轮11、滑轨底板13、@ >滑轨侧板1<@4、滑轨挡板12的冲击载荷比较大,采用冲击韧性强的q235b钢,其他部分采用q235a钢。
21.其中,第四铰链8与矩形钢板2焊接。焊接位置应为c型钢腹板1与矩形钢板2连接处的内侧。
22.该装置通过分担钢柱倾倒产生的压力,有效地传递柱上的压应力,使支撑板、滑轨和钢柱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结构体。地震发生时,吸收大量能量,避免房屋完全倒塌,形成避难空间,增加地震中的逃生时间。在地震中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破坏,避免完全倒塌的后果。
23.在安装过程中可以按顺序组装设备,完成安装。地震后更换设备时,只需用切割机切割C型钢1和钢柱的翼缘板,同时用千斤顶支撑矩形钢板2在设备底部,起到临时支撑的作用,更换即可完成。 .
24. 另外,应当理解,虽然本发明是通过实施例来描述的,但并不是每个实施例都只包含单独的方案,这种描述方式只是为了清楚起见。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和修改,这些改进和修改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