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郑州2月12日电(记者牛少杰)“三个孩子都快回来了,抽空割了十几斤肉,手上这批货赶完就去置办年货。
”眼看就要过年了,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翁棚村村民陈思林还在忙着手中的活儿。
陈思林是固始县永达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一名编织工,一根根细长的柳条在她手中上下翻飞,不多时一个大收纳筐的轮廓就显现出来了。
“编完一个收纳筐大概需要两个小时,一个月一般能收入2000元左右。
”陈思林说。
除了编实用性收纳筐,固始柳编还有不少是工艺品。
在固始还有一个柳编文化艺术馆,共展出柳、木、藤、草及混编五大系列1500多种柳编样品,有的颜色厚重,有的色彩艳丽,不仅涵盖了国内大部分最新花色和品种,部分展品还充满着异域风情。
“不同国家的市场有着不同的审美偏好,比如东南亚国家喜欢亮色,俄罗斯喜欢深色,日本、韩国青睐鲜亮精致,非洲客户则更偏好黑、白纯色产品。
”固始县三河尖柳制品工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钱进随手拿起一个欧洲雪橇车样式的样品,“这个就是法国客户订的,金银色相间的外观体现法国特有的华贵气息。
”二楼展厅还展出了不少大型成套的柳编家具,藤椅、沙发、茶几,古朴自然,结构流畅。
据钱进介绍,这些展品有的是当地企业独立设计编织的产品,也有根据客户给的图纸做出来的样品,只要有图片和尺寸,固始的能工巧匠就能做出成品来。
原来,固始县北临淮河,海拔较低,自古水患不断。
洪水摧毁良田后,会在滩涂上留下一地杞柳,当地百姓用来制作笆斗、簸箕、箱包等生活用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批能工巧匠,编织手艺世代相传。
如今淮河安澜,水患不再却留下了柳编这项“遗产”,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
当地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了大量居民在家门口就业。
在固始柳编主产区三河尖镇、丰港乡、往流镇等地,很多乡村公路两侧的农家门口都堆放着柳编材料,三河尖镇镇长沈亚林说:“因为柳编是纯手工制品,不论男女老幼都能生产,全镇共发展柳编生产企业76家、柳编专业户1800余户,从业人员上万人,年生产柳编工艺品超过500万套(件),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带动产业。
”除了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致富,固始柳编也是当地出口创汇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