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挡土围墙的效果图(挡土围墙基础结构图)

挡土围墙的效果图(挡土围墙基础结构图)

2023-05-04 来源:断桥铝门窗责任编辑:门窗之家 浏览数:4 门窗网

核心提示:围墙四.施工准备4.1 施工技术准备工作4.1.1 在进行挡土墙砌筑工程之前,制定正确的施工方案,对参加施工作业的人员,应进行技术交底,并作好交底记录。4.1.2 施工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 1 设计图纸有关说明及要求; 2 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现行标准及规范; 3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4.1.3 施工技术准备本工程选用测量工具为水准仪4台,全站仪2台。根据设计部门所设的控制点,用全站布设围墙轴线交叉点位,利用已设点位,引出围墙轴线控制点。4.1.4 施工机具准备工作为提高施工生产效率,保证按照合同

挡土墙、围墙施工方案

围墙四.施工准备4.1 施工技术准备工作4.1.1 在进行挡土墙砌筑工程之前,制定正确的施工方案,对参加施工作业的人员,应进行技术交底,并作好交底记录。
4.1.2 施工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 1 设计图纸有关说明及要求; 2 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现行标准及规范; 3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4.1.3 施工技术准备本工程选用测量工具为水准仪4台,全站仪2台。
根据设计部门所设的控制点,用全站布设围墙轴线交叉点位,利用已设点位,引出围墙轴线控制点。
4.1.4 施工机具准备工作为提高施工生产效率,保证按照合同工期完成施工任务,保证施工质量,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将根据施工的需要,优化配置为原则,编制施工机械设备和检测设备需用量计划及进场计划,确保施工机器具及试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并按时进场,施工机具配置应做到科学管理、装备精良、机械性能良好、防护装置齐全、满足施工要求,确保及时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施工机械由物资部、工程部负责配置、标识、维修和保管,并制订施工机具管理办法,建立该工程的机械设备台帐。
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国别产地制造年份已使用台时数用途备注1经纬仪J22台天津2011900测量角度直线2水准仪DZS3-13台天津2012700测量标高3垂准仪DZJ3-L11台北京2007600高程传递4投线仪LL-B31台江苏2010800测量标高5检测尺JZC-B1把北京2013600检测平整、垂直6混凝土回弹仪WTC-H1台温州2012300混凝土回弹7钢尺100m,50m1把天津2013500测量距离8测距仪SF-601台天津2013300测量距离9盒尺5m4把天津2014100测量距离10砂浆试块模具70.7×70.7×70.72套赤峰2013100检测11混凝土试块模具100×100×1002套赤峰2013100检测12对讲机S79306部天津2013300通讯联络12天平1台北京2013100重量13塌落度筒100×200×300mm1个北京2012400砼塌落度4.2材料、设备准备计划4.2.1材料准备计划根据本工程规模及施工顺序安排,在进场前半算出各种材料需用计划,报项目材料部门备案,便于材料部门市场询价及及时确定合作供应商,并在材料上根据已经编制好的进度计划注明进场日期并严格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由于天气等特殊原因进度延误时,及时与材料部门沟通重新确定需用材料进场时间。
材料用量计划见下表。
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和进场计划表序号材料名称型号规格单 位数 量进场时间品牌厂家备注1、砼C30方99002毛石方170003砂子方80004碎石方65005灰砂砖块50万6、涵管1000节30007钢筋10吨106吨1616吨825吨504.2.2主要机具设备准备计划本工程施工内容涉及到土方开挖回填、钢筋砼浇筑及运输、毛石及围墙砌筑等施工工艺,根据施工内容及规模,计划配备以下机具设备。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国别产地制造年份额定功率(KW)生产能力用于施工部位备注1搅拌机J3505江苏20134295%围墙挡土墙2振捣棒Z-508沈阳2010690%墩梁柱3蛙式夯机HW606烟台2010385%回填4夯机HW-015烟台2010385%回填5钢筋调直机GQ122江苏2013695%墩梁柱6钢筋弯曲机GF-202北京2013695%墩梁柱7钢筋切断机GQ402北京2013695%墩梁柱8箍筋弯曲机GW402北京2013695%墩梁柱9电焊机BX3-3502青岛20112690%墩梁柱10圆盘踞7.5KW2河北20107.590%梁柱11手动推车30赤峰2014100%围墙挡土墙12切割机HW-35上海20101.590%13砂轮机1山东20101.590%14装载机506柳州200990%土方4.3劳动力准备工作计划本工程涉及到施工内容多,工种多,为保证现场有足够的人员操作保证工期,特制定最少现场操作人员计划,并在农忙等特殊情况下配备足够的机动人员,以补充临时请假人员的岗位。
劳动力计划表单位:人工种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挖孔土方毛石围墙砼抹灰力工20460401012技工44430钢筋工5木工6混凝土工8架子工1010电焊工2维修工82电工224.4主要施工方法(一)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 人工挖孔墩 土方开挖底梁浇筑 毛石挡土墙砌筑 框架梁柱施工围墙砌筑 压顶浇筑 围墙抹灰5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5.1. 测 量5.1.1 平面测量控制(1)首先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图纸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并了解工程站区的红线桩位置及坐标、周围环境、现场地形等情况。
(2) 熟悉和了解地面建筑物的布局、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的主要轴线等。
(3) 将业主提供的水准点、高程、坐标进行复核无误后,及时办好签证手续。
(4) 在熟悉和掌握总图的基础上,对总图上所标注的定位坐标、尺寸用计算闭合导线方法核算是否准确。
(5) 根据总图上提供的坐标,计算出测量时所需的距离、角度以及通过坐标反算,换算成极坐标后进行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6) 测设时先校核施工现场上已测设的座标点,然后根据已测量出的座标点测设出平面布置图上的座标点,并使各个座标点分布在施工场地内。
(7) 每次用直角坐标测设后要进行校核。
(8) 主要座标控制点测设后,建立整个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网。
(9) 然后测设出建筑物的轴线与主要控制点。
对需施工的挖土位置轴线进行投测。
(10)平面控制网测设时保证测设精度,控制网测设后进行闭合校对,确保起点与终点吻合,并对主要坐标控制点作必要的保护。
(11) 测量精度的控制及误差范围:测角:采用三测回:测角中误差不大于5"测距:采用往返测量:取平均值量距:采用测距仪和鉴定过的钢尺。
各控制点边长误差应达到1/10000精度。
各控制点相关角度差应不大于5"。
5.2 人工成孔墩 5.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5.2.1.1砼采用商品砼 5.2.1.2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5.2.1.3 一般应备有手推车或翻斗车、镐、锹、手铲、钎、线坠、定滑轮组、导向滑轮组、吊桶、溜槽、导管、振捣棒、插钎、粗麻绳、钢丝绳、安全活动盖板、防水照明灯(低压36V、100W),电焊机、通风及供氧设备、木辘轳、活动爬梯、安全帽、安全带等。
5.2.1.4 模板:采用组合式木模,弧形工具式木模四块(或八块)拼装。
木板、木方,8号或12号槽钢等。
5.2.2作业条件:5.2.2.1 人工开挖桩墩,井壁支护应根据该地区的土质特点、地下水分布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进行井壁支护的计算和设计。
5.2.2.2 开挖前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
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筑物、设备基础等障碍物均已排除处理完毕。
各项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
5.2.2.3 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土质、水文地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5.2.2.4 按基础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桩孔四周撒灰线。
测定高程水准点。
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预检手续。
5.2.2.5 按设计要求分段制作好钢筋笼。
5.5.2.6 全面开挖之前,有选择地先挖两个试验桩孔,分析土质、水文等有关情况,以此修改原编施工方案。
5.2.2.7 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区域,先降低地下水位至桩低以下0.5m左右。
5.2.2.8 人工挖孔操作的安全至关重要,开挖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对吊具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5.3 工艺流程: 5.3.1工艺流程放线定桩位及高程 → 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 → 沉入护壁涵管 → 继续下挖→ 沉入下节涵管 → 架设垂直运输架 → 装电动葫芦(卷扬机或木辘轳) → 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等 → 开挖吊运→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 → 逐层往下循环作业 → 开挖扩底部分 → 检查验收 → 吊放钢筋笼 → 放混凝土溜筒(导管) → 浇筑桩身混凝土(随浇随振) → 插桩顶钢筋 5.3.2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测量控制网的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许点。
确定好桩位中心,以中点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上部(即第一步)的圆周。
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
孔位线定好之后,必须经有关部门进行复查,办好预检手续后开挖。
5.3.3 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扩及周边,有效地控制开挖孔的截面尺寸。
每节的高度应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以0.9~1.2m为宜。
5.3.4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
随之进行修整,井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进行引测。
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5.3.5架设垂直运输架: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
支架有:木搭、钢管吊架、木吊架或工字钢导轨支架几种形式;要求搭设稳定、牢固。
5.3.6 安装电动葫芦或卷扬机:在垂直运输架上安装滑轮组和电动或穿卷扬机的钢丝绳,选择适当位置安装卷扬机。
如果是试桩和小型桩孔,也可以用木吊架、木辘轳或人工直接借助粗麻绳作提升工具。
地面运土用手推车或翻斗车。
5.3.7 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和通风机。
5.3.8 在安装滑轮组及吊桶时,注意使吊桶与桩孔中心位置重合,作为挖土时直观上控制桩位中心和护壁支模的中心线。
5.3.9井底照明必须用低压电源(36V、100W)、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
桩口上设围护栏。
5.3.10当桩孔深大于20m时,应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
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
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桩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响应,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5.3.11当地下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
地下渗水量较大时,吊桶已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沉入抽水,边降水边挖土,水泵的规格按抽水量确定。
应日夜三班抽水,使水位保持稳定。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先采用统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
5.3.12 桩孔口安装水平推移的活动安全盖板,当桩孔内有人挖土时,应掩好安全盖板,防止杂物掉下砸人。
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孔口边。
吊运土时,再打开安全盖板。
5.3.13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地面人员应拴好安全带。
吊桶离开孔口上方1.5m时,推动活动安全盖板,掩蔽孔口,防止卸土的土块、石块等杂物坠落孔内伤人。
吊桶在小推车内卸土后,再打开活动盖板,下放吊桶装土。
桩孔挖至规定的深度后,用支杆检查桩孔的直径及井壁圆弧度,上下应垂直平顺,修整孔壁。
5.3.14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以桩孔口的定位线为依据,逐节校测。
4.5.4.15 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清除虚土,检查土质情况,桩底应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
5.3.16 开挖扩底部份:扩底方向垂直于围墙方向。
挖扩底桩应先将扩底部位桩身的圆柱体挖好,再按扩底部位的尺寸、形状自上而下削土扩充成设计图纸的要求;如设计无明确要求,扩底直径一般为1.5~3.0d。
扩底部位的变径尺寸为1∶4。
5.3.17 检查验收:成孔以后必须对桩身直径、扩头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虚土厚度进行全面测定。
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5.3.18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按设计要求一般为70mm(钢筋笼四周,在主筋上每隔3~4m左右设一个φ20耳环,作为定位垫块);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
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焊接(搭接焊或帮条焊),双面焊接,接头数按50%错开,以确保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
5.3.19浇筑桩身混凝土:桩身混凝土可使用粒径不大于50mm的石子,坍落度80~100mm,机械搅拌。
用溜槽加串桶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落差大于2m,桩孔深度超过12m时,宜采用混凝土导管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
一般第一步宜浇筑到扩底部位的顶面,然后浇筑上部混凝土。
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但不宜大于1.5m。
5.3.20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设计尺寸,垂直插入,并有足够的保护层。
5.3.21基础施工从场地表开始,向下做护壁施工,若护壁采用预制混凝土涵管,开挖面以下全深均需设置,基坑下挖500mm后,沉入涵管,并继续在管内操作,随着下挖深度变大,涵管由于自重逐渐下沉,而后在沉下地表的涵管顶上加放另一涵管,以此类推,不断加大下挖深度的同时不断加放函管,直到设计基底深度后成孔,开始浇注基础;若采用钢模板支护成孔,由施工单位自行考虑,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10Kpa;施工中应注意防止墩因侧土挤压产生水平侧移,并经量减少对墩周原土层的扰动,当基础浇至距离1.0米处开始做围墙柱插筋定位。
5.3.22基础墩体允许分段浇制,但混凝土衔接面必须做刮毛处理。
基础混凝土采用C30,钢筋采用HPB3005.3.23所有围墙柱下挖孔墩均设置基底扩孔部分5.3.24基础底部扩孔方向垂直于围墙。
5.3.25墩与挡土墙交接部位均采用俩层油毡隔离5.3 挡土墙土方5.3.1土方开挖5.3.1.1施工准备5.3.1.1组织有关施工人员熟识施工图纸、地质勘察资料与现场情况,排除场内障碍物。
做好工程的施工组织安排,计算有关施工工程量。
2.落实作业班组,本工程基础土方开挖采用人工开挖与机械配合装土的方法,计划土方开挖班组工人50人(包括施工基坑底排水沟及集水井工程),工人进场后应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进行上岗。
5.3.1.2土方开挖前,应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地表基本保持平整,以便进行基坑放线。
5.3.13建筑物的位置和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5.3.14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5.3.15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5.3.16施工机械及人员准备 (1)施工机械大型履带式挖掘机(1.0m3)4台。
自卸汽车15辆。
(2)人员配备技术人员6人(配合测量工程师测放基坑挖掘边线及开挖深度控制)普工20名(对已开挖基坑人工挖排水沟组织排水)。
5.3.2放线定位及高程测量5.3.2.1采用轴线控制法定位,建筑轴线根据甲方提供的经复核后的红线点进行会测。
采用全站仪定位,经纬仪对轴线进行会测,将轴线直接会测到基坑地面上,用白灰线标注,经监理复查验收后,做好测量定位放线记录。
5.3.2.2高程控制:利用甲方提供的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依据,将绝对高程换算为相对标高,将标高引至基坑内。
5.3.2.3开挖过程中,配备专职测量员以控制开挖标高;挖至接近基底标高时应该随时进行标高检查。
用塔尺随时准校核槽底标高,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槽宽为毛石底宽加作业面宽度),根据此来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5.3.2.4机械开挖5.3.2.4.1 挡土墙基坑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底。
基础的部位尺寸、形状埋置深度均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当基础开挖后若发现与设计情况有出入时,应按实际情况调,并向有关部门汇报。
5.3.2.4.2 开挖为明挖基坑,在松软地层或陡坡基层地段开挖时,基坑不宜全段贯通,而应采用跳槽方式开挖,以防止上部失稳,当基底土质为砂石土、砂砾土、砂性土、黏性土等时,将其整平夯实。
5.3.2.4.3 基坑用挖掘机开挖时,应有专人指挥,在开挖过程不得超挖,避免扰动基地原状土。
5.3.2.4.4 基坑清底时要预留10%的反坡(即内低外高),其作用是防止挡土墙内土的挤压力引起挡土墙向外滑动。
5.3.2.4.5 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要留足回填需用的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倒运。
5.3.2.4.6 在基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稳定,当土质好时,槽边的堆土应距基槽上口边缘1.2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米。
5.3.2.4.7 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拢动式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载能力。
基底尽量避免超挖,如有超挖或松动应将其夯实,基坑开挖完成后,应放线复验,确认位置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5.3.2.4.8 根据土质特点,该基坑土方开挖按1: 0.25-0.3进行放坡,基坑四周各留300宽施工操作面。
基础土方分4个区开挖,5.3.3人工清理坑底5.3.3.1 人工挖掘坑底300mm土之前,每隔1.0m打一个小木橛,在挖至接近坑底标高时,用塔尺及水准仪随时以小木橛上口检查坑底标高。
由工长检查坑边尺寸,确定坑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坑底浮土,修底铲平。
5.3.3.2 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不超挖,深挖。
若遇土质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的及时通知地质勘查单位。
5.4、毛石挡土墙砌筑5.4.1 材料要求5.4.1.1石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和强度,石度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石料强度,试件规格及换算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料强度测定应按现行规程执行。
5.4.1.2 水泥: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规定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试验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根据现行规定,当时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5.4.1.3 砂:(1)砂采用当地砂,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混凝土工程相应的质量标准。
(2)砂的最大粒径:用于砌筑片石时的砂,最小粒径不宜超过5mm。
(3)砂的含泥量:本工程砌筑砂浆等级为M10,因此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
(4)必要时可采用石粉代替河砂调制。
5.4.1.4水:砌筑砂浆所用的水宜采用生活用水,若采用其他水源时,应按有关标准确认合格后使用,砂浆按设计规定,片石挡土墙砌筑采用强度等级为MU10的水泥砂浆砌筑、沟缝、抹面,砂浆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砂浆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圆锥体沉入度50~70mm,气温较高时适当增大。
5.4.2 砂浆拌制(1)砂浆采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应先倒砂,水泥最后加水。
搅拌时间宜为3-5分钟,不得少于90秒,砂浆稠度应控制在50-70mm之间。
(2)砂浆配制应采用质量比,砂浆应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一般宜在3-4小时内使用完毕。
气温超过30℃时,宜在2-3小时内使用完毕。
发出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3)为改善水泥砂浆的和易性,可拌入无机塑化剂,基拌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4)砂浆试块,每工作台班需制作立方体试块2组(6块),如砂浆配合比变化时,应相应制作试块。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挡土墙的介绍(挡土墙是干啥的)
阅读下文 >> ㎡东南亚风,三联动设计打造两房一厅,小空间也有无限魅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15289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