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清家具研习社 |出入关山十二年,哀情尽在胡笳曲东汉时期,烽火连天,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在逃难途中被匈奴俘虏西去,献给了匈奴左贤王。
十二载后,曹操因怀念故人蔡邕,又遣使者将蔡文姬从胡地赎回。
在归汉途中,精通音律又才华横溢的蔡文姬借胡笳音调创作出了琴曲《胡笳十八拍》,将流亡他乡的悲苦、身不由己的无奈、骨肉分离的痛楚等等浓情,熬成断肠之音。
明 仇英《胡笳十八拍图·第三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一传说流传甚久,境况相似的南宋遗民更是将其引为心声。
唐代文人刘商也曾拟胡笳之曲,创作了琴曲歌辞,脍炙当时。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幅南宋画卷《胡笳十八拍图》,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每幅配的正是刘商之辞,可谓是如泣如诉。
第一拍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
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
纱窗对镜未经事,将谓珠帘能蔽身。
一朝虏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
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
第一幅图画的是胡人洗劫蔡文姬府邸的场景,胡人的铁骑聚集在府门外,将值钱玩意儿都装箱搬走,府外道旁还有被胡人杀害的百姓,文姬也被掳走。
下方露出了蔡文姬府中的一角,透过门窗可以看到以书法作屏芯的大屏风立在当中,而一旁的桌案上摆放着镜子和妆奁。
第二拍马上将余向绝域,厌生求死死不得。
戎羯腥膻岂是人,豺狼喜怒难姑息。
行尽天山足霜霰,风土萧条近胡国。
万里重阴鸟不飞,寒沙莽莽无南北。
这幅图画的是胡骑带着俘虏和财宝返回胡地,这时的蔡文姬坐在马上,戴着轻纱帷幔。
第三拍如羁囚兮在缧绁,忧虑万端无处说。
使余力兮翦余发,食余肉兮饮余血。
诚知杀身愿如此,以余为妻不如死。
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质柔如水。
到了匈奴的地盘,成为阶下囚的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要求做他的妻子,辞中透露出的都是“生不如死”。
这幅图已经描绘了匈奴营地常用的一些家具,因游牧民族喜欢席地而坐,他们使用的坐具是包裹锦绣的垫子。
前方用于摆放饮食的则是长条矮桌,盛装食物的盘子也像树叶一样,颇具特色。
右上角还有一件朱漆四方香几,边缘设围栏,腿间装花枨,四条腿微微外挓,修长如鹤,颇为曼妙。
第四拍山川路长谁记得,何处天涯是乡国。
自从惊怖少精神,不觉风霜损颜色。
夜中归梦来又去,朦胧岂解传消息。
漫漫胡天叫不闻,明明汉月应相识。
蔡文姬望着明月,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愈发涌动,身旁侍女捧着古琴,这也是在暗示她擅长琴艺。
第五拍水头宿兮草头坐,风吹汉地衣裳破。
羊脂沐发长不梳,羔子皮裘领仍左。
狐襟貉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
毡帐时移无定居,日月长兮不可过。
胡地的日常生活和故土有很大的区别,用羊脂洗头、披发左衽、以动物皮毛做衣日夜不换、毡帐居无定所......蔡文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种不适应的生活。
除了之前出现过的长桌,这里还出现了仆从烹饪使用的矮桌,这种桌子呈原木色,和贵族使用的黑色漆桌迥然有别。
第六拍怪得春光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
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姓名音信两不通,终日经年常闭口。
是非取与在指撝,言语传情不如手。
众人观察天象,文姬却只感天翻地覆,斗转星移,因为言语不通,只能用手势交流。
第七拍男儿妇人带弓箭,塞马蕃羊卧霜霰。
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龟兹筚篥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
竟夕无云月上天,故乡应得重相见。
又是一次宴席,依然使用了那些熟悉的器具,这些器具轻便好用,方便游牧民族转移和携带。
第八拍忆昔私家恣娇小,远取珍禽学驯扰。
如今沦弃念故乡,悔不当初放林表。
朔风萧萧寒日暮,星河寥落胡天晓。
旦夕思归不得归,愁心想似笼中鸟。
第九拍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
学他刺血写得书,书上千重万重恨。
髯胡少年能走马,弯弓射飞无远近。
遂令边雁转怕人,绝域何由达方寸。
第十拍恨凌辱兮恶腥膻,憎胡地兮怨胡天。
生得胡儿欲弃捐,及生母子情宛然。
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常相牵。
朝朝暮暮在眼前,腹生手养宁不怜。
这幅图中出现了胡人贵族使用的车辇,通身朱漆,长杆头作龙头,交接处裹黄铜雕花部件,入口处作盝顶,里面又似乎改作硬山顶样(明清时更常见,宋代未见记载),设计别致,明艳华丽。
第十一拍日来月往相推迁,迢迢星岁欲周天。
无冬无夏卧霜霰,水冻草枯为一年。
汉家甲子有正朔,绝域三光空自悬。
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亏复圆。
又是几年过去,望着南归的鸿雁,蔡文姬对故土的思念愈发深切。
在这幅带仆从出行的场景中,右下角停了一辆轻简的车辇。
也是通身朱漆,黄铜件装饰,上面还放了一件华美的鹿角椅背,既增强舒适性,又彰显了地位。
第十二拍破瓶落井空永沉,故乡望断无归心。
宁知远使问姓名,汉语泠泠传好音。
梦魂几度到乡国,觉后翻成哀怨深。
如今果是梦中事,喜过悲来情不任。
汉使前来问询身份,回家终于不再只存在于梦里。
但真正迎来这梦寐以求的一刻时,心里却是悲喜交集,不能自已。
第十三拍童稚牵衣双在侧,将来不可留又忆。
还乡惜别两难分,宁弃胡儿归旧国。
山川万里复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
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
即便舍不得亲骨肉,也要踏上归乡之路。
在准备告别的这幅图景中,胡人又摆开了宴席,画面的左上角还出现了新马车,主骨呈原木色,车厢作盝顶,四面作田字格棂。
第十四拍莫以胡儿可羞耻,思情亦各言其子。
手中十指有长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还乡岂不见亲族,念此飘零隔生死。
南风万里吹我心,心亦随风渡辽水。
汉使带文姬归乡的一行人中,有一人扛着交椅,交椅圆靠背,搭脑如弓,颇为轻便。
第十五拍叹息襟怀无定分,当时怨来归又恨。
不知愁怨意若何,似有锋铓扰方寸。
悲欢并行情未快,心意相尤自相问。
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雠结恩信。
第十六拍去时只觉天苍苍,归日始知胡地长。
重阴白日落何处,秋雁所向应南方。
平沙四顾自迷惑,远近悠悠随雁行。
征途未尽马蹄尽,不见行人边草黄。
文姬乘坐的马车又与之前有区别,这辆马车仍是朱漆黄铜,四面则装上了矮栏杆,马车顶还是高规格的庑殿顶。
第十七拍行尽胡天千万里,惟见黄沙白云起。
马饥跑雪衔草根,人渴敲冰饮流水。
燕山仿佛辨烽戍,鼙鼓如闻汉家垒。
努力前程是帝乡,生前免向胡中死。
途中休憩,为首的官员用上了交椅,可见交椅正是为行军准备,且地位尊崇,唯有贵人才能使用。
第十八拍归来故乡见亲族,田园半芜春草绿。
明烛重然煨烬灰,寒泉更洗沉泥玉。
载持巾栉礼仪好,一弄丝桐生死足。
出入关山十二年,哀情尽在胡笳曲。
终于回到阔别多载的府邸,右下闺房中的插屏也露出全貌,只是屏芯不再是书法,变成了泼墨山水,这也是在暗示物是人非。
府邸外的场景也大不相同,曾经难民流窜、门窗紧闭的街道又繁华起来,街边小店里摆放好粗朴简雅的长桌长凳,还有人正在对坐品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