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中旬,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马可波罗”)向深交所主板递交了《招股书》。
招股书披露,马可波罗此次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19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合计募集资金约40亿元。
早在2010年,马可波罗的创始人黄建平就曾获得四通股份(603838.SH)实际控制权的行为,甚至一度引发了业界对马可波罗“借壳上市”的猜想。
如今借壳上市的传闻不攻自破,看来梦想似乎成真,但事实上,即便是行业巨头,马可波罗的背后也藏有不少隐患。
伴随着地产经济的下行,马可波罗又该如何书写上市“游记”?毛利率下滑,坏账陡增马可波罗的异域色彩非常浓厚。
除了名字和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同名,品牌形象也与马可波罗深度绑定,在讲品牌故事的时候,马可波罗总会见缝插针将这位历史人物穿插进去。
但事实上,尽管顶着洋名字,号称“陶瓷中的世界名作”,马可波罗却是诞生于东莞,地地道道的本土品牌,业务和“世界”也没有太大关系。
数据显示,2019-2021年,马可波罗来自境外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15亿元、3.58亿元及3.58亿元,占公司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12%、4.17%及3.84%,占比较小。
可以说,迄今马可波罗只有名字完全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但不可否认的是,借着这个洋品牌,马可波罗早已成为了国内知名的瓷砖品牌。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马可波罗营业收入分别为81.3亿元、85.91亿元和93.65亿元,后两年同比增长5.68%、9%;反观净利润,同期分别为16.28亿元、15.74亿元和16.53亿元,可以说是原地踏步。
公司的毛利率也在持续下滑,同期分别为47.11%、43.82%、43.08%。
毛利率的下滑与马可波罗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有极大关联。
《招股书》显示,2019年末、2020年末和2021年末,马可波罗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9.21亿元、21.66亿元和22.43亿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6.35%、25.08%和27.92%;公司的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分别为11.85亿元、8.97亿元和1.65亿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6.24%、10.38%和2.06%。
马可波罗称,应收款项主要来自于房地产等工程类客户,报告期内公司部分房地产客户出现了信用违约或逾期情形,一定程度影响了公司现金流与经营业绩。
瓷砖和地产行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招股书显示,马可波罗的客户主要为大型建材经销商和知名房地产开发公司。
2021年,公司前五客户除了第一大客户华耐家居,其他四大客户分别为恒大地产、保利地产、中海地产、万科地产,均为地产公司。
这两年房地产政策不断调整,“三道红线”、“集中供应土地”等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让地产经济逐渐下行进入“寒冬”,马可波罗难免受到波及。
2019年至2021年,马可波罗对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分别为2.67亿元、3.08亿元和6.19亿元,坏账准备成倍增加,三年累积近12亿元。
马可波罗的现金流也因此饱受负累。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马可波罗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54%、71.53%与55.45%。
虽然处于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截至2021年12月31日,马可波罗的短期借款达22.86亿元,所持有的84项土地使用权中也有近一半处于抵押状态。
如此看来,马可波罗选择在这个时候上市,实属无奈之举。
三年上市路早在三年前,马可波罗的创始人黄建平就在为马可波罗的上市做准备。
2011年黄建平以1800万元的出资额,成为了马可波罗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60%。
另一名股东是谢悦增,出资1200万元,持股比例是40%。
2019年,二人将全部股份转让给黄建平实控的持股平台广东稳德,使广东稳德成为马可波罗唯一股东。
2020年9月,马可波罗合并了广东稳德,并成功将股东“一分为三”,美盈实业、嘉兴天唯、嘉兴易唯分别持有70.57%、16.45%、12.98%。
其中,黄建平是美盈实业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4.01%。
此后,又通过增资等方式,引入了国轩投资、嘉兴智美等股东。
2021年7月,马可波罗公司名称由广东马可波罗陶瓷有限公司变更为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谢悦增变更为黄建平。
此后又新增了多名董事。
至此,马可波罗完成了上市前的改制,股东从最初的两个自然人变成了7个持股平台,3个自然人。
同一时期,黄建平在二级市场面向四通股份全体股东所持有的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发出部分收购要约,并成为四通股份的控股股东。
完成后,唯德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黄建平、谢悦增、邓建华合计持有公司的持股比例,由26.73%上升至36.00%,黄建平控制的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的三分之一。
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于马可波罗借壳上市的诸多猜想。
而今独立IPO,算是直接打破了外界的猜测。
对于企业和行业来说,上市都算是一件好事,马可波罗科技借助资本的赋能,获得一条跃升的捷径,行业也可以在规模效应的带动下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重塑。
但上市这碗饭,真有这么好吃吗?质疑与警钟说到底,产品才是根本,再花哨高大上的包装和宣传都抵不过消费者的一句夸赞。
马可波罗作为业内领先的品牌,质量问题一直以来屡遭诟病。
不少消费者都表示,马可波罗瓷砖散发“鱼腥味”,其畅销产品“CH系列”存在地板砖吸水、部分瓷砖散发鱼腥味、瓷砖开裂等现象。
在马可波罗递交《招股书》的一周前,有网友在黑猫平台投诉称,使用马可波罗的瓷砖装修, “ 半年过去了还一直有味,后来给马可波罗厂家售后打过电话,让我拿醋擦一擦,擦了几次也不见好转,直到今年也就是2022年4月份,洗完澡后鼻子就难受,然后去医院检查,医生说鼻子长期感染,发炎细菌和真菌入侵鼻黏膜,导致鼻黏膜上皮增生,已经形成息肉了。
”除此之外,瓷砖的产地也始终是个谜。
2021年,自称代理商的王小燕实名举报,直指马可波罗虚假宣传,称其“打着洋品牌的大旗,割着国人的韭菜。
”而马可波罗并未直接回应,而是在被曝光的第一时间删除了举报中涉嫌虚假宣传的视频。
王小燕在举报中指出,马可波罗瓷砖的包装箱上,醒目地标注着“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和“地址:东莞市高埗镇塘厦村”的标识。
但这其实只是马可波罗的公司注册地,并非真正瓷砖产地。
具体的产地信息,需要扫二维码才能查看,但扫码查看生产厂信息的小字却被“巧妙”遮挡。
有消费者表示,购买马可波罗瓷砖时销售员百分之百确认产品为广东生产且广东发货,但收货后却发现外包装无产地标识,后经查询物流信息发现,部分砖系江西生产,从江西发货。
对此,商家表示不是质量问题不承担责任。
而消费者则认为这实际属于“销售欺骗”。
在各大平台上,关于马可波罗偷税漏税的举报也屡见不鲜。
某位经销商表示,其从2015年开始,累计打款约500万元,但从未开过一分钱税票,且其上级人员多次违法断货,逼迫代理商签订不平等条约。
另一位经销商也表示,马可波罗无故断货,导致经销商店面亏损,且拒不退还数万元押金。
同时提及马可波罗从未开过发票,多次索要也不给。
伴随着各种问题投诉的还有不断的处罚和纠纷。
招股书显示,2020年,子公司唯美工业园因违规占地受到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处罚;另外,其子公司广东家美及公司全资孙公司美国稳得也有受到有关部门检查及处罚的情况。
不管是偷税漏税还是质量问题,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捂嘴闭眼视而不见,甚至存有侥幸心理。
对于上市而言,合规是基础,只有敬畏规则才能走更远。
可以预见的是,马可波罗内忧外患之下,资本之路并非坦途。
只是不知道,它的上市“游记”,又会如何书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