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实木地板 慕思床垫:用“洋老头”欺骗国人十多年,如今遭证监会追问](http://www.menchuang.net/aiimg/慕思床垫:用“洋老头”欺骗国人.png)
提起慕思,你肯定看过这样一个广告,一个神情忧郁、长相酷似乔布斯的神秘外国老头,经常会出现在各大高铁站和机场的巨型广告牌上,他戴着金丝眼镜、手拿烟斗,而且穿着考究,满满的“高级感”,旁边则是一张看起来很舒适的慕思床垫。
在早些时候,慕思还在广告中标注“法国皇家设计师”、“源自1868年”等字眼,让人一看就有一种“国际大牌”的感觉。
原本是出生在东莞的慕思,凭借着这个成功形象,一下子变成了“皇家”“高级”的代名词,单品价格卖到几千甚至上万,仍有很多人认为买到就是赚到。
而当时这个神秘的“洋老头”,有些人认为他可能是创始人,而有些人觉得他是高级设计师,直到最近“证监会突然质问慕思家居洋老头是谁”的话题在微博冲上热搜,这张拿着烟斗的洋老头海报也突然变成了一则“寻人启事”,网友们都想知道,他到底是谁?环球网日前发布了这样一篇报道,叫“美媒称中国对西方的理想化想象正在幻灭”,这家美国媒体就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密歇根日报》,而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很有意思,她是一位在上海出生、北京长大、13岁就随家人移民美国的华人女孩,由于最近慕思股份遭到证监会、投资人以及消费者严厉声讨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这名女孩也受到了触动。
因为她的童年就是在中国度过,所以她对这个品牌的床垫广告印象非常深刻,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念念不忘。
对于这个“洋老头”到底是谁,她披露说,实际上此人并非该品牌的创始人,他也不是商人或者模特。
他只是慕思找的一名看起来温文尔雅的英语教师,该公司当初是以1500美元的报酬让这名教师同意拍摄照片,而且这家公司并不是意大利企业,而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中国企业,但是,虽然是假洋品牌,广告效果却意外的好,现在这家公司的门店已经开到了欧美国家。
此外她还犀利地指出,中国消费者一般都倾向于选择欧洲的“洋气”,而非中国的“土气”。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国民的文化自卑感以及对西方的幻想已经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国潮”的兴起,中国的年轻人正在重新发现中国古典文学、服装和传统之美。
不得不说,如今的中国人越来越认可“国货”,但是如果回顾以往,就会发现中国市场上的伪洋牌是数不胜数,它们绞尽脑汁的想与外国贴边儿,“伪日系”“伪韩系”层出不穷,在这些假洋牌中,常年用外国人代言、塑造全球高端豪奢品牌的本土家具企业慕思股份,可谓是一个“经典案例”了。
首先,慕思对于自身形象的打造,可以说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就从取名来说,同类企业喜临门一听就是带着浓郁中国风的本土床垫,但是慕思却一听就像是外国品牌,而且在设计Logo的时候,也是满满的“高级感”和洋气,“R”的设计让人不免联想到顶级奢侈品牌劳斯莱斯。
所以无论是看Logo还是看海报,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是一家国际大牌,但实际上,慕思就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企业,是地道的东莞制造、东莞创造。
招股书显示,慕思床垫目前在国内市场占率排名第一,去年营收近45亿,而且它从去年九月就开始寻求上市,这次IPO计划融资19个亿,红星美凯龙和红杉资本这两家企业还都在IPO前突击入股。
而根据天眼查的资料来看,慕思股份的实控人是王炳坤,也就是创始人,王炳坤是一个东莞70后。
自从2004年创业以来,王炳坤就靠着高超的营销手段带着团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疯狂扩张,现在慕思在中国已有4200多家专卖店,经销商更是有1500多个,甚至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多个国家也可以看到慕思床垫的身影,当然,还是那个万年不变的洋老头广告。
可见这套操作不仅在国内有用,更可以打开全球市场,而慕思之所以混得这么顺风顺水,广告中外国老头的脸可以说是是功不可没。
要知道,床垫产品的竞争向来非常激烈,品牌要想突围,在宣传时必须要提到两点,科技和国际化。
有些企业专门从产品的技术含量入手来进行宣传,有些就要专攻产品高大上的国际化形象,动不动就是“皇家设计”“法国血统”。
慕思很明显就是后者,有媒体爆料,慕思很早之前的网页上,对“洋老头”的包装就是来自法国的睡眠专家,官方英文名还叫de Rucci ,官网还表示,品牌就是以创立慕思的法国设计师de Rucci命名的,借此不断打造其法国皇家品牌的感觉。
慕思此前甚至还在广告语中深沉地写道“源自1868年”,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床垫其实发明于1920年,这个“牛皮”显然吹得有点过了。
其实2013年就有自称是慕思前员工的人出来爆料,说慕思床垫其实就是个假洋品牌,再加上当时“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的影响,慕思就紧急改了广告词,不说“源自1868年”了,而是“来自1868年的眷恋”,有些玩文字游戏的意思。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这个品牌很过分,它曾经标榜家具都是从意大利进口产品,公然打出“百分百原装进口”、“国际超级品牌”等口号。
既然“定位”这么高,那价格肯定也低不了,当时一张单人床甚至就能卖到10多万元,一套沙发甚至能卖到30多万元。
已经属于是奢侈品了,但是因为抓到了消费心理,还是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追捧。
后来央视直接曝光了这个所谓意大利进口的秘密,说白了就是把在东莞生产的产品拉到意大利,然后从意大利再进入国内,不知内幕的人就会误以为是意大利进口,家具的价格也因此暴涨几十倍,多出来的,可以说都是“智商税”。
那慕思床垫有多少“智商税”呢,资料显示,2018到2020年,慕思股份营收稳步上涨,分别是31.88亿元、38.62亿元、44.52亿元,综合毛利率均在50%上下,高出同行10%。
除了毛利率高,投入的广告费也高,招股书显示,慕思股份非常依赖营销宣传,其广告开支中最大的两个场景,就是冠名赞助和公共交通广告,而且从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砸在广告上的费用始终远超行业整体水平,而且从招股书还可以看出,该公司与法国几无关系,只是聘请了一位名叫莫瑞斯的法国设计师作为首席设计师,虽然慕思高调宣传过产品的设计,但是近三年内慕思在研发上的投入奇低,哪怕是产品没有慕思昂贵的喜临门,研发费用都高达1.25亿元,远超慕思。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为什么国产品牌都喜欢披上“假洋鬼子”的外衣做生意呢?答案无非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有“国际”和“皇家”等高大上的标签加持,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溢价。
其实在国内,“假洋品牌”绝不是个别现象,除了刚才说到的“达芬奇家具”,还有一些比较令人唏嘘的案例,2006年,央视3·15晚会就曾经曝光过一个欧典地板,这个公司当时号称创建于1903年,总部是在德国,在欧洲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还有五个生产基地,行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
听上去是不是有些“相似”?实际上,所谓的德国总部、研究中心都不存在,这些地板就是北京通州区的一个加工厂代工的。
要知道,国内就算是生产质量最好的地板成本价格也只有300元上下,然而欧典地板却靠着这张“洋皮”,卖出了2008元一平方米的天价。
近几年,国内似乎不再注重“伪洋系”,而是日系、韩系,很多快消品在包装上用日文,韩文,努力地让自己变得“洋气”一点,殊不知只有先认同“国货”,才能真正的做大做强。
当越来越多的国货拒绝国外元素的附加,而是把“国产”标在显眼位置,国货真正崛起的时刻也就来临了。
而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做的应该就是破除洋货崇拜,树立“中国制造”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