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萌萌为更好地梳理陶瓷、卫浴产品在以往“国抽”中暴露的共性问题,助力陶瓷砖和卫浴产品提档升级,《中国建材报》近日采访了“国抽”专家、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TC陕西公司)第一检测部部长田涛,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吴清良、李业成。
卫生陶瓷抗龟裂试验现场 田涛/供图摆脱不掉的“小问题”我国陶瓷砖和卫浴产品质量总体稳定,在改善建筑人居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分析,2012—2021年,全国陶瓷砖抽查合格率介于86%~95%之间,整体呈现小幅波动态势。
近几年“国抽”中陶瓷砖产品的合格率比较高,超过了90%,这是多次参与过“国抽”的田涛提供的数据。
据了解,CTC陕西公司是国内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第三方检验认证和技术服务机构。
CTC陕西公司承担过27次国家监督抽查、12次全国统检、22次全国行检,已为社会出具检验报告60000多份,同时承担了72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项目的制定工作。
吴清良指出,陶瓷砖产品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尺寸、吸水率、破坏强度、断裂模数、抗釉裂性和放射性等方面。
“比如在尺寸方面,有些企业重视产量忽视质量,所报工作尺寸与实际尺寸偏差较大。
”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是经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CNAS)认可的建筑卫生陶瓷、智能厨卫、水暖五金、卫浴等领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权威机构,曾多次作为牵头机构,承担陶瓷砖、陶瓷坐便器、智能坐便器、水嘴、塑料管材等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任务。
近几年“国抽”中,卫浴产品合格率与陶瓷砖产品相比偏低一些。
田涛发现,卫浴产品中卫生陶瓷类产品如陶瓷坐便器、陶瓷洗面器等合格率相对较高;而卫浴五金类产品合格率则较低,如陶瓷片密封水嘴、淋浴用花洒等。
他指出,“陶瓷坐便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用水量、用水效率等级、安全水位线、CL线标识、洗净功能等方面。
陶瓷洗面器产品质量问题集中在溢流功能。
卫浴五金类产品存在两个普遍的质量问题,即管螺纹精度和耐腐蚀性能。
”企业管理不到位是主因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对全省陶瓷砖等产品进行了质量省级监督抽查,抽查发现39家企业生产的40批次陶瓷砖产品中,不合格产品占3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7.5%。
不合格项目涉及吸水率、断裂模数。
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落后,对标准理解不到位;原材料配方不合理,生产工艺控制不严,工艺装备水平不足。
田涛认为,陶瓷砖和卫浴五金类产品质量问题主要是相关产品的生产技术门槛较低。
这就形成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行业格局,有些企业不注重产品质量,产品没有稳定的质量保证。
他介绍说,“一方面企业对产品标准不熟悉,不清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采用低劣质原料,甚至偷工减料;还有一些企业不具备有效的质控或质量检测手段,不能准确把握所生产产品的质量。
”吴清良表示:“陶瓷砖出现的质量问题与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和生产工艺不合理有关。
部分企业人为缩短烧制时间、降低烧制温度、出厂检验(成品分检)把关不严、尺寸检验流于形式,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较大、吸水率等项目不合格。
放射性不合格也主要是由于企业对原材料的把控出现了疏漏。
”李业成认为,陶瓷坐便器的质量问题也与企业管理密切相关。
他提到,有些企业没有按照标准要求对冲洗装置的水量控制部件进行调整或调整不到位,有些企业也未认真按照标准要求对安全水位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
此外,有些企业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并没有达到生产节水型坐便器的水平,还有些企业的模具使用时间久了出现了磨损,也未及时更新。
当然,一些产品和模具本身设计存在缺陷,也是造成成品质量问题的原因。
强化企业标准管理推动提档升级应该说,陶瓷砖和卫浴五金类产品都是技术相对成熟的日用产品。
“国抽”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实际上为行业质量变革创新、提档升级指出了清晰的路径。
一方面,需要政府和消费者对生产企业施加更大的外在压力。
田涛说,相关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企业生产具有质量问题产品的成本,迫使行业技术升级;要加大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和生产企业的曝光力度,让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和企业无处遁形,压缩其市场生存土壤;还应该加大产品质量方面知识的宣传和科普力度,让消费者清楚产品的质量要求,并了解如何快速判断产品是否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从消费者端堵住质量问题产品的流通渠道。
吴清良表示,帮助企业树立质量意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陶瓷砖的质量问题。
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将外在压力切实转换为提档升级的具体行动。
田涛建议,企业要积极参加标准化工作,深入理解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具体要求及其内在逻辑考虑。
以标准引领加大技术研发,进行生产技术升级。
同时,严把入口和出口。
严格对原材料、半成品、辅料等进行质量把关。
“来料质量都合格了,才会给后工序生产加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会大大节省时间、材料、空间、水电、管理上的各种浪费。
”田涛表示,企业须做好产品的出厂检验,出厂检验是防止质量问题产品流入市场的最后一道防线。
吴清良建议,要帮助企业提升检测能力,让企业理解标准要求,同时贯彻指导生产;质量监管机构也应开展质量帮扶活动,定期组织标准的培训、宣贯,帮助企业提高质量意识和检测水平。
他介绍陶瓷企业帮扶经验时说,“2022年年初,肇庆某陶瓷企业因为产品不易加工、切割容易崩裂、产品开槽破损率高等问题被终端客户大量投诉。
企业负责人最终采纳了专家的建议,通过调整工艺、强化出厂检验,大幅改善了性能,使投诉量大幅下降,也为企业挽回了损失。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9月19日1版责编:丁涛校对:和新龙监审:韩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