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双奥之城”标志性场馆群首次集体亮灯(北京双奥之城)

“双奥之城”标志性场馆群首次集体亮灯(北京双奥之城)

2023-04-15 来源:门窗加盟责任编辑:门窗之家 浏览数:3 门窗网

核心提示:14年前,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在人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奥林匹克的种子,也丰富了北京的城市底色。今天,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这座“双奥之城”以浓厚且友好的体育氛围,邀请世界人民一同绘就“一起向未来”的美丽画卷。冬奥会期间,为展示最新最美最好北京城市形象,也为境内外媒体更好地了解北京、宣传北京提供丰富的看点和多元的视角,“双奥之城·看典”应运而生,成为2022北京新闻中心的一项重要的互动展示活动。从2月1日至20日,“双奥之城·看典”以“一天一主题、一图一故事”的访谈形式,策划了2

“双奥之城·看典”展示最美北京

14年前,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在人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奥林匹克的种子,也丰富了北京的城市底色。
今天,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这座“双奥之城”以浓厚且友好的体育氛围,邀请世界人民一同绘就“一起向未来”的美丽画卷。
冬奥会期间,为展示最新最美最好北京城市形象,也为境内外媒体更好地了解北京、宣传北京提供丰富的看点和多元的视角,“双奥之城·看典”应运而生,成为2022北京新闻中心的一项重要的互动展示活动。
从2月1日至20日,“双奥之城·看典”以“一天一主题、一图一故事”的访谈形式,策划了20场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民生事业发展、冬奥情缘与冰雪运动等为主题的直播活动,邀请嘉宾走进直播间,从百姓视角讲述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生动故事。
名城建设 有你守护拥有3000余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
这座城市不仅拥有七大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伟大而壮美的城市中轴线,更有数不清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历史底蕴十分深厚。
为此,“双奥之城·看典”策划了“行走在中轴线上”“大运河——流动的史诗”“人类文明的守望者”等主题活动,讲述了在普通人眼中,北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以及统筹协调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与城乡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由这条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中轴线将北京城清晰地“规制”起来,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坛台四环,承载的文化生生不息。
2月8日,“双奥之城•看典”之“行走在中轴线上”直播活动,邀请嘉宾与观众畅聊了这条神奇、古老、壮美的北京中轴线。
作为嘉宾之一,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从个人的角度为观众讲解了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并借由中轴线向南北延伸、引领北京城市走向未来而引出“活态遗产”的概念。
另一位嘉宾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同样从自己的工作内容出发,为观众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申遗的相关工作和中轴线符合哪些世界遗产技术性标准,并呼吁大家一起关心、参与到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和讲述当中,爱遗产、爱城市。
单霁翔和吕舟在“行走在中轴线上”与观众畅聊北京中轴线话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大运河北京段涵盖了诸多重要历史文化节点,催生并承载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可以说,大运河不仅是认识北京城市历史的载体,也是了解新北京、新发展的一扇窗口。
在“大运河——流动的史诗”活动中,白浮泉遗址管理处工作人员叶建伟、大运河通航的船务运营管理部门负责人员宋京京和徐曰静等讲述了他们与大运河的不解之缘,带观众领略了大运河不同遗产点的不同的美。
活动还邀请了通州运河船工号子表演团队代表张宝国和“留住运河号子的人”常富尧,在直播间里现场表演起了“运河号子”。
当看到这个演出时,网友“阿赫”说:“真的很有气势,真希望我也能去现场听一听‘号子’!”张宝国和常富尧表演“运河号子”春节期间,博物馆成了市民朋友在欣赏冬奥会之余学习、休闲和娱乐的好去处。
北京是博物馆之都,也是一座学习型城市,博物馆便是北京人最喜爱的学习场所之一。
在“人类文明的守望者”直播间里,首都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王新迎、首博文创产品开发和推广负责人吴明如数家珍地与观众分享了博物馆里的北京文化以及文创产品开发的故事,并展示了文物中蕴藏的北京历史文化和精神基因。
网友“咖啡不苦”看完直播意犹未尽:“我刚从首博回来,看来还得去一趟!”王新迎为观众讲述北京代表性文物“伯矩鬲”的故事城市“进化” 创新蝶变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家速滑馆……一个个地标建筑,见证了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正在发展中不断优化城市格局,完善城市服务,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2月6日,“新地标——北京城市的‘进化史’”,邀请了北京建院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胡越,国家速滑馆设计团队负责人、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郑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设计团队负责人、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王亦知来到直播间,向观众介绍了北京地标的故事,讲述了他们眼中北京城市的“进化史”。
郑方讲述“冰丝带”的设计与建设中的幕后故事不断“进化”着的还有北京的轨道交通。
地铁是城市融入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城市发展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
从2008到2022,一座城市、两段奥运缘;从奥运支线到冬奥支线,8条线、200公里到27条线、近800公里,飞速发展的北京轨道交通不仅承载着亿万人的“奥运情”“北京梦”,同时也见证了“双奥之城”的蝶变。
2月7日的活动以“从北京的地下路过”主题,邀请了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总经理助理、运营数据部部长孙琦,北京轨道公司勘察设计总部主任工程师李亚铁,北京地铁公司地铁13号线列车司机廖明参与。
直播过程中,嘉宾与观众“复盘”了北京地铁的发展史,也与观众分享了他们在北京的地铁站设计、地铁驾驶等工作中发生的有趣故事。
创下“手动驾驶安全行车百万公里无事故”的世界纪录的地铁司机廖明参与直播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城市定位之一。
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人才、资本深度融合。
在2月19日“双奥之城·看典”之“创业在北京”的活动现场,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解决方案部主任黄瑾,北京实创亿达科技服务公司总经理官兰兰和优客工场、共享际创始人、董事长毛大庆等参与了直播,与观众分享了各自的创业故事,鼓励更多创业者以创新视角拓展创业视野,以创新要素集聚创业思维,以创新理念激发创业梦想。
网友“秋水”感慨道:“早听说北京是‘创业沃土’,果然名不虚传。
”毛大庆与观众谈创业故事绿色生态 乘风破浪北京的生态建设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越来越多的湿地公园、优美河湖出现在市民身边,成为备受市民喜爱的休闲观光区。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活动以“乘风破浪的‘治水人’”主题,邀请了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副主任刘雪梅,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科普宣教科科长李昀倩,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员张可心,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记者叶晓彦,麦子店街道办事处主任、亮马河河长李霄等参与直播,与直播间的市民畅聊他们各自在保护湿地、评选优美河湖和担任“河长”的工作中发生的故事。
叶晓彦介绍,随着优美河湖评定工作的开展,这一评定正在从专业化向大众化过渡,也正有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能够参与河湖治理和保护的工作中来:“河美湖美,北京更美。
共治、共管、共享,北京美好的生态环境是大家共同参与维护的结果。
”叶晓彦为观众介绍北京“优美河湖”的评选故事随着北京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珍稀花草、动物“安家”京城,也让北京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2月13日,活动以“在城市看见自然”为主题,邀请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纪建伟、科研宣教科副科长张亚琼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一级主任科员曹睿参与直播,与市民畅聊“身边的森林”、北京雨燕等野生动物的调查与保护以及北京在绿色空间建设成果。
直播中,张亚琼介绍了自己在参与北京雨燕的保护和调查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表示北京市民正越来越习惯在生活中看到雨燕,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她的话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网友“王重”留言说:“爱护、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纪建伟和张亚琼为观众讲述北京野生动物调查与保护的故事社会民生 感谢有你随着北京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社会事业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
2月16日,“双奥之城·看典”以“我家有个家庭医生”为主题,邀请了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主任、主任医师陈应军,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家园卫生站站长、主任医师刘红霞,护士长、主管护师赵霞做客直播间,详述了家庭医生们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们与社区居民发生的暖心故事。
自北京市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来,家庭医生作为群众健康“守门人”,正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成为守护市民健康的一道美丽风景。
陈应军展示和讲解服务于“家庭医生”团队日常工作的科技设备北京是一座洋溢着志愿精神的城市。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无论是比赛场馆还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包含和平鸽、手掌、爱心、火焰、雪花等多重意象的“心手标”志愿服务元素,也处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
2月18日,“双奥之城·看典”以“志愿北京 感谢有你”为主题开启直播活动,邀请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宣传激励部负责人、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指挥部宣传教育组副组长王欣,志愿者代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刘睿基和中国传媒大学的李若冰参与活动,介绍北京的志愿服务发展历程,讲述他们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发生的暖心故事和难忘回忆。
网友“艾文”留言说:“我也曾在北京的‘一带一路’论坛里做志愿者,虽然辛苦但很自豪。
真想和大家一起参与这次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啊。
”李若冰讲述了自己参与2022北京新闻中心志愿服务的故事和感受冰雪之上 圣火飞扬冬奥会上,中国的奥运健儿在各自赛场摘金夺银,成为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在他们身后,则是三亿多人参与冰雪的无限热情。
“双奥之城·看典”的直播间里,不仅有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火炬火种灯的设计者,也有服务冬奥保障的工作者,还有努力推动冰雪进校园、推进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目标的民间奥运文化的推动者。
他们在“双奥之城·看典”中讲述了自己与冬奥、与冰雪的缘分,与观众分享了奥运精神与冰雪运动赋予自己的激情与快乐。
2月4日是2022北京冬奥会的开幕日,奥运圣火在鸟巢点燃。
当天的直播以“圣火飞扬”为主题,邀请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火炬火种灯的设计者李剑叶,奥运特许商品销售相关负责人饶杰以及奥运藏品收藏者张文全等参与活动,分享他们各自与奥运的缘分。
冬奥会火炬“飞扬”的设计者李剑叶讲述了在从设计到成品中自己团队经历的众多幕后故事,象征着生命力的火炬外形、体现传统文化的榫卯结构、凸显绿色理念的环保氢燃料等,引得媒体记者和网友纷纷点赞。
网友“阿白阿黑”说:“看似简单的火炬,居然有这么复杂的构造,真是了不起。
”李剑叶讲述了冬奥火炬“飞扬”的设计经历天气是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因素之一。
2月9日,以“太阳照常升起”为主题的直播活动,邀请延庆区气象服务组副组长、延庆区气象局副局长张曼,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副院长陈明轩,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冬奥开闭幕式预报服务保障团队队长翟亮等嘉宾参与,为观众介绍了2022北京冬奥精准气象服务使用的创新科技以及冬奥气象保障里那些有关监测、科研和预报的“奥秘”。
据嘉宾介绍,北京在“十里不同天”的海陀山建设了17套自动气象站、4套便携自动气象站的地面监测系统,还在赛区建设了S波段天气雷达、激光测风雷达的垂直监测系统,完成了延庆赛区周边38套自动气象站的升级改造工作,组建的“三维、秒级、多要素”的气象综合监测系统,是目前冬奥会历届赛事中最为稠密的监测站网。
网友“果七七”说:“没想到冬奥会的气象服务还拥有这么多高科技。
北京加油,中国加油!”张曼为观众讲解使用于2022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延庆赛区的创新科技无论是看到谷爱凌最后一跳逆转夺冠,还是志愿者披着厚厚的雪在坚守,这届冬奥会展现出来许多画面,一定会在青少年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月20日,“双奥之城·看典”以“文化之光点亮校园”为主题,邀请了北京汇文中学德育副校长洪京、北京市门头沟区黑山小学校长任全霞走进直播间,与观众分享了在奥运精神引领下的校园文化之于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作为一座与奥运有着百年情缘的学校,汇文中学早已将奥运文化深植于日常教学当中,如学校举办的运动会和体育节活动,将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运精神与传播运动的快乐融为一体,让孩子们能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为美好的校园生活和自己的成长增添亮丽色彩。
网友“木子轩”留言说:“我们一家三口都是汇文人。
祝福我的母校,希望这些校园活动可以越办越好!”洪京向观众介绍汇文中学的“奥运情缘”20期活动、20个主题、71位嘉宾、近70个话题……截至2月20日,“双奥之城·看典”活动至今累计直播访问量已达8105.7万次,60余家媒体平台进行了直播和发布,累计网络点击率达突破5千万次,直播点击和阅读量达到1.3亿次。
北京冬奥虽然落幕,但“双奥之城”仍在前行,相信在每个市民的努力下,在更多媒体记者的关注下,北京将用更具时代气息和人文关怀的美好与繁荣,向世界展示着更加美丽且迷人的“双奥之城”风采。
编辑 陈媛媛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蕴含哲理(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意思?读)
阅读下文 >> (受权发布)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12144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