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中共西安市阎良区委宣传部、西安市阎良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西安市阎良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推出“献礼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丨航空新城 美丽蝶变”优秀文艺作品线上展播。
这些作品共分为文学类、书法类、美术类、摄影类四大类别,主题鲜明、风格多样,内容贴近生活,充分反映了航空城广大干部群众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投身航空新城建设的生动实践,激发大家爱党爱国爱家乡、奋力推进“六个阎良”建设的巨大热情,以实际行动献礼二十大。
一起来欣赏(排名不分先后,上下滑动查看)↓↓↓蝶变阎良 掀起幸福浪潮(组诗 )康绥生(一)航空城,不只是飞机划过的美丽航线还有那,一栋栋耸立的楼群让他们,挥手作别,红砖灰瓦的老屋炊烟飘过的乡愁我似乎看见,花园式小区迎来一批批居民她们满面春光搬进写满春天的新房看到了甘露滋润生活的新航标欢乐的歌声回荡在苍穹(二)最是那一抹温暖的橙黄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照亮了他们的脸庞他们的汗水,像清晨草尖的露珠风干成一片盐碱地他们,用满是老茧的双手建起了宜居的阎良、生态的阎良铺就森林拥抱城市的人民路凤凰涅槃的航空新城奔跑的阎良文/李宁明梧桐树正在怀揣想像路两边的绿色却早已飞翔蜗牛的脚步正在徜徉布谷鸟的鸣叫早已嘹亮城还是昨日之城面貌瞬间发生美丽变样阎良以往的发展有太多历史欠帐小富即安写在脸上长此以往无关痛痒奔跑缘于理想可谁又能少了飞翔翅膀“六个阎良”精彩亮相这才是鲲鹏起飞需要的力量所有的美都在阎良绽放吸引人的画卷都被阎良首创是谁在风中雨中歌唱还来不及把他们仔细端详奔跑的激荡需要把前方照亮奔跑的光茫需要不断补充能量奔跑起来的阎良这才是你真正的模样漫笔荆山冉学东在渭河之北,有一条东西走向,盘龙似台塬,名叫荆山塬。
荆山塬浑厚而大气,它的发端之地既嵯峨山脚下,由西至东,绵延百里之遥,其尾部就是关山。
关山又因地处蒲、富、临、渭四地之交,故而素有鸡鸣一声听四县之说。
关山旧名上寨,自古皆为屯兵之地。
历史上康熙平息三藩之乱,当初的伤残军户被安置在南寨,生活在南寨的军户打下来粮食既为军粮,而一部分手工业者,却能锻造各类兵器 ,尤其关山刀最为出众,他们用锻造兵器补贴家里开支。
正是军户锻造兵刃,这样才叫关山刀锻造技术代代相传。
从而才催生出关山铁匠能锻造出江湖久负盛名而又赫赫有名的关山刀子。
早年,杨虎城聚义丰山和关山,就以一把关山刀而呼啸渭河南北。
这把兵刃又如何威震江湖,且去延安军事博物馆一睹真容,或许你不在惊讶!当年杨虎城将军,手持一把关山刀如此厉害,原来它是有一件实物考证的。
革命文物似乎也在陈述风云故事,1926年,地方武装火器很少,而威风凛凛关山刀就成为他们的兵器,我喜欢旅游,多次来到过渭华起义军事博物馆,曾发现渭华起义时,义军携带过的关山刀被馆藏。
关山刀,愣娃魂,在中条山战役中,孙蔚如大刀队立下赫赫战功,由此才流传出了关山大刀战顽敌之说的民间故事。
革命之火在薪火相传,青年武伯纶创办《老百姓》报纸,这份报纸通俗易懂,还具有可读性与革命性,它的创办,在陕甘宁边区产生了极大影响。
而且这份报纸的革命动员力更是颇具影响。
由此漆水河畔有志青年奔赴陕北参加革命,他们敢于为革命抛热血洒头颅感动许多人。
陕北革命队伍经历了十三年的峥嵘岁月,东方天亮了,全国四万万同胞终于迎来胜利的革命曙光呀!地里坐标要是以渭河为界,阎良这座城市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它也是渭北台塬荆山走廊一部分,因此漫笔荆山,我不得不提及映衬这一道古塬一座城市。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飞机制造技术,简直犹如一张白纸,是苏联老大哥技术支持,早期援建172工厂在阎良落地建成。
而这就是阎良飞机城前身。
起初,航空领域的技术攻坚更是履步维艰,阎良人有使命感,他们一直发挥着航空精神,由此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克难攻坚,熬过不计其数的日日夜夜,正是几代人辛勤付出 构成这座城市奋斗史。
他们付出谱写中华民族的强国梦!现如今阎良飞机不仅飞向蓝天,而且还飞向到深海。
初春尚未来到,砥砺前行,时不我待,成为阎良人自我超越口号,忽然我惊喜发现,阎良人卓绝出众,装扮城市一天比一天靓丽,城市中有花园,而花园中有城市,我甚是发现,这里就如同近在咫尺的曲江,或因这座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又如城市影院,城市书吧,功勋飞机展,飞机科技馆等等,这些城市文化内涵的丰富,从事写作的我暗自窃喜,我见证这座城市发展,如今 概因我的这座城市精致美丽,又极为人文而舒心原因吧!或因如此,我也时时刻刻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馨而美丽。
阎良被石川河滋养,而石川河是一条古河,石川河的潺潺地流水声,犹如一曲美妙的音律,每每听到这声音,又见眼前一草一木如诗如画的情景。
我虽不是诗人 但却会像诗人一样,被这一切的一切,如痴如醉的陶醉着。
摄影家朋友的作品,我有时会惊喜发现,他们记录这条既古老而又年轻河流瞬息万变的美丽,往往我会错过邂逅这场美丽。
他们记录生活如同拾起贝壳一样,我不仅可以看到石川河日出 ,而且可以看到石川河徬晚。
忽觉新鲜,在他们作品里,我这才发现,石川河早已成为数以百计鸟类的栖息地了。
又逢周末,我再度来到石川河,我一个人静静坐在石凳上,此刻,虽然已是初夏,但却犹如春天,这里路我熟悉而亲切,我做社团工作的缘由吧!便带文朋诗友来这里,今天我却很是例外,自己独自来石川河,就是想寻觅枣花香味道 ,我也寻找哪似曾熟悉的乡愁,而一棵老枣树,又极像一位长者,仿佛为我倾诉,昨天一幕又一幕的故事。
我细细听,又细细品,这才终于解开了由古至今石不过相的这个谜团。
石川河被誉为阎良人母亲河,荆山则被誉为阎良父亲山。
荆山雄伟浑厚,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铸鼎于荆山,由此来说,荆山这块神奇土地就是中华文明的破晓之地,它更是中华文明的一条龙脉之地。
荆山历史文化渊源积淀深厚 ,由此,它被自古文人所青睐。
或因它很神秘,神秘地方来神秘客人,这样才有著名作家贾平凹登上荆山之巅,他颇具感慨地说:“荆山在上古时候是华夏文化龙脉之地,绵延数千年而气息犹存,可以说是荟萃人文的一块宝地啊!”“荆山多草木,牧童不思归。
”大概来自古人诗句,我时常引用,更想赋予荆山诗意内涵。
西安来的诗人们,喜欢欣赏桃花,她们几乎每年春天,都要邂逅这场美丽,都会举办陕西女子诗社的《荆山》诗会,诗意荆山这个文化概念,被人熟知也许与他们有着密不可分联系。
或许是蝴蝶效应吧!这多年来,荆山来了诗人 他们用与生俱来诗句赞美荆山。
荆山来了画家,画家却用他的灵动之笔,来勾勒这座古塬的浑厚之美。
提及北塬之美,我们更需回顾,早前,阎良尚处发展阶段,睿智的航空城人提出扩大城市森林覆盖的理念,一片荒芜的荆山塬彻底改变了模样,塬上塬下修通了平展展的柏油路,塬上的柏油路两旁遍布了绿化带和景观树,数以万计的桃树也在这荒芜而广阔的土地生根发芽。
经过人民子弟兵和阎良区的干部群众年复一年的悉心管理和灌溉,塬上的风景树和桃树渐渐地长高长大,景观树绿树成荫可以遮凉了,桃花朵朵带来了一个芬香的世界。
无疑,俨然世外桃源的荆山塬是航空城人和临县富平人春夏两季休闲娱乐的去处,有经营头脑的商家便寻思着去塬上开农家乐挣钱。
于是,农夫园、塘坝鱼、搅团屋、席家大院、天成园等农家乐应运而生了。
荆山塬上一条宽广的富阎友谊大道连接富平和阎良两座城市,而农家乐恰恰又在两地紧紧相连的田间地头,富阎两地城区的城里人吃腻了山珍海味便想来荆山塬的农家乐换换口味尝个鲜,开上私家车一脚油门只需15分钟就能到达北塬农家乐的地方。
荆山塬上农家乐可以打牌消遣,另外又经济实惠且有特点,于是,荆山塬农家乐便被人一传十、十传百地传了出去,范围影响也越来越远了。
如今的航空城人视野越来越开阔了,依托荆山历史文化优势和航空文化的科技优势来打造自己的旅游线路,譬如人文荆山、航空大世界、关山采摘西甜瓜、参观古枣树群、富平老县城和陶艺村一日游等,都是当地新近开发的旅游资源,同属一个荆山,阎富两地在文化经济方面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更多的人意识到富阎两地的彼此交融不是劣势,这种优势互补是可取的。
以作家叶广芩来阎采风为例来说,她不仅去关山镇听刀客故事,看相枣古树群,体验西甜瓜采摘,此外,又不留遗憾地去了阎良毗邻的富平老县城和陶艺村参观了。
后来每每有人谈及她的阎良采风时,这位叶赫那拉家族的格格作家叶广芩深有感触地说:“踏上渭北平原这块状土上,唯有荆山是最美的!同样,亦可云:醉美荆山矣!”绿意盎然的航空城秦川朋友:你最近来过航空城阎良吗?如果没有,我建议你来航空城阎良走一走!看一看!当你乘车或自驾车来到阎良航空城,沿人民路东行,你首先都会怀疑这脚下还是你熟悉的阎良人民路吗?只见宽阔的人民路上,车辆有序地穿行在由“隔车带+非机动车道+行道树绿带+人行步道+林带”组成的林荫大道上,宛若身处绿色的园林间;道路两旁一条宽阔的绿色景观长廊蜿蜒连绵:一座座土丘形成的坡地上,铺满了绿草、灌木和各种花树,绵延起伏的绿色的花坛,像大海波涛,一波接一波向你涌来;一条红色的胶石道路曲来弯去,从这处的绿色草坪延伸而入,又从另一处草坪里曲拐出来,像极了写满美妙乐曲的五线谱......绿色,向来是航空城阎良最时尚的外衣。
高大挺拔的梧桐树是航空城阎良的标志性树木。
夏日的人民路(延安路、胜利路、西飞大道等街道)满被高大茂密的梧桐树所覆盖,沿街站立的一排排梧桐树,伸展着粗壮的枝杆和叶子,层层叠叠绿荫如盖,如同一把把巨大的绿伞——掩映着美丽的航空城,为人们送来一路阴凉。
即便是阳光炙热的正午,明晃晃的阳光也只能裁剪成细碎的光点,让人感到幽幽的清凉。
汽车驶过,留给你的是满眼的绿树花影。
今年3月份以来,阎良区启动了全域环境品质提升工作,以将阎良建成‘路在林中、城在园中、人在景中’,打造时尚、现代、绿色、生态的幸福宜居新城为目标,先后对延安路、前进路、延凤路等道路进行绿化改造;对人民路、迎宾路、关中环线等道路进行大规模的提升改造及立体绿化建设,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奋战,先后建成了如城东四季广场、航程印记广场、公园南街口袋广场、铁路专用线广场等20余个绿化广场及口袋公园;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开门有绿、推窗赏景、抬头见山、举足亲水,受益其中、乐享其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今日的阎良航空城,绿色绵延、树木成行、绿树成荫,绿色成了这座航空新城的底色和本色,林城相依、绿意尽染、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绘就了一条条靓丽的生态风景线,一处处新建好的街边公园备受市民青睐,人们或漫步公园广场、街头绿地,或悠闲散步、品赏美景,或挥剑起舞、快乐健身,或林下遛鸟、园中徒步……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让人时刻感受着这座航空新城的美丽蝶变与创新升级。
“现在太方便了,下楼走几步就到了家门前的口袋公园,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儿、曲折回环的小径,心情瞬间就会变得很好,再走几步穿过马路又到凤凰广场,我们好像生活在公园中一样。
”家住人民路建行家属院的李建乐先生说:今年3月,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住了几十年的家属院,门前会一夜之间大变样。
早晨大家推窗就看到高低错落的绿树。
“我们真正过上了下楼是公园、推窗即见绿的绿色品质生活,更深切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阎良速度。
”好评不只是生活在这里的市民群众,还有入驻这里的企业也频频点赞。
陕建安装集团三公司扎根阎良已经有六十多个年头了,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马春正表示:“过去的阎良干净整洁,现在的阎良绿色生态,这样的好环境令近者悦远者来,‘绿色阎良’的生动实践正让‘绿水青山’在这里一步步转化为‘金山银山’。
我们的企业也因为阎良的好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来到公司,企业也必将获得长远发展。
”近日的一个星期天早晨,我和朋友们悠闲地散步在阎良人民西路,走过一座座微型景观,穿过一个个口袋公园,经过麦冬、草坪为地被,石楠、海桐为绿篱,海棠、樱花、紫薇、红枫、石榴等为花冠的人行道,这时,只见朝阳正沐浴着美丽的航空城,此刻阎良仿佛一幅徐徐铺开的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只见一排排大树像一条条“绿色丝带”延伸至城区的每条道路尽头.....此时此刻,我和朋友们感慨万千: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阎良航空城在阎良人民的辛勤耕耘和建设下将会以更加靓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大美阎良赋宋保证古都栎邑,航空新城。
背依金粟,面俯渭水;右襟咸阳,左带三晋。
漆沮幽幽,滋泽仰韶遗韵;清峪淙淙,浸润秦汉余脉。
物阜民殷,世代兴隆之地;闾阎良善,正道勃然所依。
阎良,航空工业圣地,产学研融于一体;绿色花园城市,林茵绿浑然天成。
巨木森森,参天阴翳,常言“晴天不晒太阳,雨天不湿衣裳”;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自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北京,就数阎良”。
阎良,阎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时下之阎良,朝夕之蝶变,旧貌换新颜。
到处林木婆娑,鲜花灿灿,绿茵似毯,步道逶迤蜿蜒;朝霞七彩,晚霞如烟;时禽欢愉翻飞,鸣声婉转清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处处是园林,满眼皆景观;老者相携相扶,漫步于林荫花丛;情侣相依相随,陶醉于曲径回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归乡游子有元曲小令《南商调 黄莺儿》赞航城新貌曰“荏苒又新春,觅阎良老旧痕,草青青琼林湿润。
沿街种槿,随圃布茵,香花红处青衣衬。
赏芳芬,花荫小憩,(当)酬汗水耕耘。
”绿色阎良,航空人的花园;活力阎良,弄潮儿的沃土。
且看机车穿梭,到处除旧布新;塔吊如林,城市容貌日新;城乡一体,到处活力四溢;人民精神,百业兴隆。
阎良、基地,更兼阎富一体,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航空航天联手,国之重器如虎添翼。
阎良、阎良——未来可期,有联语曰:漆沮融合淙淙绿水滋润万代灼灼仰韶遗韵感慨轩辕铸鼎大秦崛起汉武威加海内;阎富协力莽莽荆山德泽千秋熠熠华夏丰碑翘首阡陌如棋物阜民殷银鹰笑傲苍穹。
阎良——品质驱动幸福生活李颖华时光如梭,岁月不居。
时光沙漏总是不留情面的让人青丝落雪,本以为尘封的心在时光的栈道里停滞搁浅,作为土生土长的阎良人,忽觉自己竟理所应当享有周边的一切,心中顿觉惭愧不已,于是,在偶然的机缘下,在阎良作协的倡导中,以拙笔之力,伴随航空城的律动,与您一起浅吟低唱,或引吭高歌。
曾记得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时光慢下来的时候,身边的一切才会变得特别,是啊,站在时光的渡口,站在时光倒影里,那或深或浅、或长或短的前尘往事,岁月的钟声不时提醒着我,它,从未被时光冲淡。
童年的我,常穿着母亲用缝补改制的衣裳与楼前栋后的小伙伴们相邀嬉戏,放飞的纸鸢,灌溉的耕井、争鸣的知了,冻不知的雪仗铭记着儿时的笑语,每当夕阳西下,下班尾声刚落,小伙伴们灰头土脸,目不转睛,从川流不息,洗得发白的粗布工作服中辨识着熟悉的身影,待劳累的双亲走入家门,便撸起袖卷,劈柴、生火、拉风箱,只一会儿,一菜(咸菜)、一汤(菜汤)、一黄(发糕)、一白(面糊)便端上了饭桌;而每逢过年,小伙伴们用火柴点着不知从哪里捡拾的蓖麻子庆贺新岁;在粮票、油票、布票、煤本成为历史,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上世纪70年代,一块水果糖、一支新钢笔、一双新布鞋都会让20余平方米的小屋里充盈着欢乐,“阎良、阎良、一片荒凉”,父辈们常用这句话形容当时的阎良风貌。
提及阎良,不得不提到航空城,少年的我常听父辈们讲述披星戴月创业的故事,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全力建成172厂,他们背井离乡,背起行囊,只身来到只有二、三百户人家的阎良,从住的五风楼、吃的瓜菜代、走的扬灰路到1958年5月8日第一栋家属楼放线开工,从1960年1月阎良机场的投入使用到八所、十所、试飞院、一飞院相继建成,从运七、运八、轰六、歼击机、飞豹、新舟系列、空警2000、空中加油机、预警机、运20等明星机型环宇问天到只争朝夕的航空人推开厂门、走出国门,同多国牵手协作,让244·4平方公里的小城成为一个集飞机研究设计、试飞鉴定、生产制造、航空博览、航空教育、航空运输为一体的航空城,涌现出王昂、黄炳新、李中华三代试飞英雄,邓小平、李先念、江泽民、乔石、李鹏、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曾先后亲临阎良视察,让曾是秦汉栎阳遗址、商鞅变法、“闾阎良善”的古镇一举成为陕西乃至东南亚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阎良”“航空城”的美誉从此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随着新机型、新科技,新进新增人口的突飞猛进,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放搞活后收入的逐年递增,当时的衣、食、住、行、用显然已远不能满足百姓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增、改、扩、链项目如雨后春笋搬让人目不暇接:新水源地、煤气站、汽车站、俱乐部、电影院、教培机构、医疗机构、供暖设施、百货商店应运而生;从小家电的电熨斗、鼓风机、电子表、电热毯、电风扇到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入驻寻常百姓家;从家庭小作坊到小摊贩的摆摊叫卖再到“菜篮子”工程,改变了以往粗茶淡饭捉襟见肘的生活困境;往日的绿军装、工作服逐渐被喇叭裤、花衬衫、红裙子、皮衣皮裤等时尚品牌所替代;青年时期的我,也与父母兄长搬至60余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房屋,彻底结束了老中青共居一室的蜗居时代;挥戈动土的统筹建设,各项基础服务保障配套设施的日臻完善,生活水平的提速提质,品尝到改革红利、周身洋溢着幸福感的大叔大婶们不禁感慨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走遍祖国大地,最爱咱阎良”。
多元化、集聚化、科技化、网络化、滚动化的迅猛发展使阎良航空城如闪耀的灯塔,吸引着外来务工人员、私企、连锁店、商超、蔬果店、药店、便利店及菜鸟驿站、美容美发馆、夜市烧烤、KTV等个体商户的青睐和驻足,改革行进中的阎良,令八方来客倾情侧目。
放眼望去,绿树掩映下,交错纵横的道路两旁房屋鳞次栉比,从民房到多层、从瓦房到高层建筑,百余平方米的屋内,特色家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对称的设计、经典的隔离、雅致的屏风、搭配淡雅的壁纸、华丽的吊灯、窗帘、地毯等,每一次的精心设计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和个性化的追求。
被人行道自然分割开来的小区里,物业公司员工在疫情来袭时情系万家,进出登记、清理垃圾、种植绿地,喷洒消毒,使小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让忙碌一天的人们远离喧嚣,摒弃吵杂,在清风树影中休养生息。
走出窗窗含景、绿意葱葱的小区,穿过冬青簇拥的绿化带,宽阔平坦、一尘不染的柏油路,洒水车哼着小曲儿喷洒着路面,白色围栏横立中间,以往混做一团的行人、自行车、各种私家车此时像极了文明的绅士,随着红、绿、黄灯的定时闪烁,优雅穿行于斑马线上。
每当周末或节日来临,大型商超及农贸市场成了人们满怀希望的聚集点,明码标价、层次分明的展柜,码齐了的生活用品和瓜果蔬菜被人们精挑细选后装进了菜篮,经过家庭主妇的煎、炸、烹、炒和蒸、煮、炖、烤,逐一装盘成为餐桌上的美珍飨宴;如果您吃腻了家里的饭菜,公园路的“乡巴佬”、润天大道的“蜀大侠”、大良路的“唐记海鲜”、凤凰路的“挂炉烤肉”、阳光小区的羊肉泡馍、“美团”“饿了”的外卖小哥一定会满足您别样的味蕾而大口朵颐。
酒足饭饱后的人们怎能仅满足于口腹之欲,灯红酒绿的KTV让兴致未消的人们敞开歌喉一展风采,你听,那如泣如诉的歌词里,释放着一天的劳累和收获的喜悦,那抑扬顿挫的曲调里歌咏着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和向往。
如果您还不满足于此,可以拿起手机呼朋唤友,待竣工的绿巨人、新建汽车站、随时听您调遣的出租车,可以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此时,如若问我幸福在哪里?朋友,我想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晶莹的汗水里,它在辛勤的耕耘里。
历经30多年的励精图治,经过40余年的砥砺前行,总人口达24万,含有3所大学、14所中学、83所小学、102所学前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82亿,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54%,天然气入户率达到96%,供暖率达94%,私人小车拥有量2000余辆,形成了“航空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旅游业、都市农业、商贸物流业”六位一体的产业体系,纳入了西安经开区“万亿工业大走廊”,成为西安市容“十大窗口”之一,在全面抢抓“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阎良------已成为今非昔比的中国“西雅图”! 最美是阎良高铭昱小时候,第一次跟着母亲去阎良的情景,如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的阎良,乃临潼县最北端的一个古镇,陈旧失修的建筑,斑驳不平的街道,是留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象。
那时的阎良,每到二、七逢集的日子,街道两边或坐或站,就布满了临时摆摊的小贩。
西头卖吃食,中间有百货,东边成了猪羊市。
你来我往,熙熙攘攘。
集日一过,便冷冷清清,热闹不再。
后年龄渐长,在我由懵懂少年步入青春韶华的日子里,阎良这片热土上,平地起高楼,农田变机场,古镇街道辉煌不在,陇海支线南边的新城却如火如荼,蒸蒸日上。
那时,红安公司的大名日渐响亮,“172”成了西安远郊最繁盛的地方。
在阎良这张白纸上,正描绘着宏伟的蓝图,在阎良这片土地上,每天都有新的花朵在美丽绽放。
那时的阎良,是乡村里的城市,软红香土,新颖时髦,为周边居民所仰望;那时的阎良,也是城市里的村庄,安步当车,抬脚即可到乡下,看炊烟时起,品农家黍饭,享田园生活。
城市之优越,乡村之便利,鱼与熊掌,两利兼得,于是就有了那句人所共知的名言,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过北京,就属阎良。
”阎良人把自己生活的地方比作苏杭,这段歌谣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即开始流行。
阎良人以骄傲的口吻,唱出了对这座小城的热爱,歌颂了恬静美好、地上天宫般的生活。
那时我的家乡还叫谭家公社,还属临潼所辖。
谭家与阎良,虽则紧密相连,唇齿相依,然而却分属两地,阎良再好,也是他乡,这时的阎良,是我心中可望不可即的白月光。
1987年,我的家乡划归阎良,以后的日子里,我成了胜利路上个体户中的一员,亲眼目睹见证了一个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神话,亲眼目睹见证了阎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这座城市也有了更多的审视和了解。
然而,近年来,由于年龄与身体之故,偶去阎良,都是坐车直达预定之地,一路顺风虽好,但总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的行走,对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其实已经生疏。
忽一日,朋友来电话,对我历数阎良之新“蝶变”,方知“家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骑车赴阎良一游,虽则仍是走马观花,却也感慨良多。
过去我常想,把阎良比作苏杭,自得其乐罢了,不必较真。
杭州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州有“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处处见诗情,步步写画意,阎良,无论从哪方面说,也难与与园林甲天下的江南相比。
古人有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对高速发展的阎良来说,也是三日不见,如隔三秋,如今的阎良翻天覆地,不是苏杭,胜似苏杭。
如果说城市要从行走中品味的话,那么,景色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验其美妙绝伦。
过去说到城市,脑海中浮现的未免是高楼大厦,砖块水泥,而迈步今日的阎良城,却如进入绿树葱茏、绿草如茵的园林,树荫遮天,奇花遍地,仿佛世外桃源。
一条条道路,像一条条绿色的缎带,缠绕遮蔽了多少喧嚣与纷扰,随处可见的路边花园与绿地,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过去,人们总是把绿树花草看做城市的点缀,而今观念有了革命性的改变:让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成为城市的主导,让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占据城市的方方面面。
“一座会呼吸的城市”,这是人们对阎良之礼赞;敞开广阔胸怀,对标世界一流,壮志凌云,谁与争锋?阎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里是黄帝铸鼎地,商鞅变法乡,秦汉两朝早期建都处,这里藏龙卧虎,人有英杰之雄,地有灵秀之气。
紫荆葳蕤,扬三贤之美名,骨肉情深,成家庭和美象征。
多地移民共居一城,各种文化兼容并蓄。
阎良是航空城,是飞机起飞的地方,这里是共和国的骄傲,强国强军步伐,无可阻挡。
“闾阎良善”,虽则据考证阎良之名也许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