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上玻璃胶怎么去除 凿洞沉船,向大坤逃生回龙潭](http://www.menchuang.net/aiimg/凿洞沉船,向大坤逃生回龙潭.png)
夏日的一个深夜,被黑幕遮盖着的龙潭山寨如死一般沉寂。
四周听不见狗吠,也没有鸟鸣,家家户户没有声息,人们大都已沉入睡梦之中。
在村头白旗长的家里,其女白玉莲躺在雕花的木床上,此时,翻来覆去却老睡不着。
也许是心灵感应。
白玉莲近几日来一直在为大坤的安危担忧。
因为自从向大坤那年去重庆后,迄今三年了却毫无一点音讯。
这期间,接连已发生了多少变化啊,她和大山中的长子至德已五岁了,二儿子至善在大坤走后半年即降生了,现在也已两岁多了。
更令人可叹的是,茅岗的覃垕王举义已被官军剿灭,靖安土司也受官军打击而彻底覆亡,这些消息,都是她父亲亲眼所证实的。
而这一连串的不幸事件的发生,使白玉莲和向金花都悲伤不已。
令人侥幸的是,明军没有深入到龙潭寨来,白玉莲和金花妹也才得以未受牵连生存下来。
现在,白玉莲最为担心的是向大坤的安危。
她听说明军也早已向蜀地开始进军,夏国的覆亡看来也是难以避免了。
向大坤兄弟的命运,估计也是凶多吉少,为此白玉莲每晚都要在心中默念,暗暗求神保佑,期望大坤能平安无事,顺利返家。
白玉莲躺在床上,就这样不断地想着心事,直到天快亮了,她才在朦朦胧胧中渐渐睡着。
重庆朝天门码头。
十多艘满载战俘的大船缓缓起锚,船只成一字长龙,顺水直向千里之外的南京漂流而去。
在第一艘大船上,明军押解着被俘的夏国主明升、太后徐氏和众多宫女。
第二艘大船上,明军押解着戴寿、向大亨等数十名夏国大臣和将领。
其它船上,载着夏国军中投降的中小头目及大臣们的家眷。
向大亨的兄弟向大坤,这时被押在第二艘船上。
此船有上下三层,向大坤和众将领被囚在底层船中,这最低层有大半沉在水中。
在上下层之间,有通道可以上下,但在每层的入口处,均有持械的官兵站哨把守。
被押送的降俘们没有被捆绑,他们只是被限制在底层船中,不能往上活动。
大船开动不久,向大坤就与向大亨商议道:“三哥,此去南京,只怕我们性命都难保!”向大亨道:“难说。
朱元璋如果开恩,还能保命;如果他觉得留下战俘是祸患,那我们就完了。
”“就算朱元璋开恩不杀,让我们活下来,那又有什么意思?”“只要不杀,一切都还好说,就怕朱元璋不会开恩。
对于降俘,他不会放心,特别是像我们俩原是土司蛮民的头目,他更不会放心。
”“与其让人去宰割,我们不如设法逃跑!”“怎么个逃法?守卫官兵看得这么紧!”“办法倒是有,只是要冒险!”“有什么办法,你说说!”向大坤凑近他耳边轻声说道:“我们把船底凿开一个洞,让水浸进来,然后乘船上慌乱的机会,跳江逃跑。
”向大亨道:“这办法太危险,就算跳进长江,还不知能否游到岸边。
”向大坤道:“不冒险,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向大亨又道:“看看大家意见如何!如果都赞成,咱们就见机行动。
于是,兄弟俩分别将逃跑办法向众囚犯说了,大家反馈不一,有赞成的,也有顾虑的,但经过反复商讨,最后都一致赞同采取行动。
时间选择在第二天天亮时分。
当夜,船过三峡之后,众人便开始行动起来。
向大坤从藏在靴子底的夹层中取出一把小刀来,在船底一刀一刀地凿开了一个小洞,刚刚划破船底,一股水流就喷涌进了船中。
“快,快去禀报,船漏水了。
”几位囚犯跑上楼梯叫道:“喂,你们下来看看,船漏水了!”两个守在梯上的士兵听到喊声,大声吼叫道:“你们说什么?船漏水了?”“是呀,船底漏水了,不信你们下来看看吧!”两位士兵半信半疑的匆匆忙忙下了楼梯来查看,刚到船底,便被众囚按住,结果了性命。
随即,向大坤兄弟与众俘囚一道冲上二层船舷,接着便一个个跳进了江中逃生。
大船的水还在不断上涌。
过了不久,在明军官兵的一片惊慌叫喊中,那船一下便沉进了水中。
跳进江中之后,向大坤随波逐流向下漂了许久。
两个多小时后,他拚力游到一处岸边爬了起来。
此时,与他一同跳江的人一个也不见了,连他的三哥大亨也不知是死是活。
向大坤不敢在江边逗留,为了防官兵追捕,他沿着山路继续向湘鄂边方向疾行。
半个多月后,他奔逃回了靖安境内。
刚奔逃至老家,眼前一片残垣断壁的景象又令他大吃一惊。
靖安土司已不复存在,明军烧毁了土司寨的所有房子。
他找不到自己的家人,寨里也不见一个人影。
在这片废墟中徘徊了半日,向大坤漫无目地的又向桑植方向走去。
走近龙潭的一个山垭边时,向大坤猛然听到几声惊喜的呼唤:“七哥!七哥——”他抬头望去,只见八弟大望从山道上走了下来。
“你怎么在这里?”大坤惊喜之极地迎上去问。
“我躲在这山石后的岩洞里避难哩!”兄弟二人在山垭口意外地相逢了。
在彼此的叙说中,大坤才知道土司寨的毁灭经过。
明军曹良臣的官兵不仅焚烧了寨子,而且杀了许多无辜的土民,在抵抗明军的战斗中,老大向大雅和老二向大元已经战死,老四向大利和母亲被明军捉住杀死,老五、老六向铜仁方向逃难不知下落……“你现在想去哪里?”大望问大坤。
“我也没有目的啊,现在夏国已覆亡,覃垕举义也失败了,我被押解送南京途中,凿船跳入长江水中,侥幸没被淹死,才逃回靖安,现在还真不知朝哪去为好!”“我看就在这山上的岩洞中躲一段,如何?”“不,这里不是长久藏身之地!我们还是去龙潭我岳父家吧!那里山大林密,容易隐居。
”“好,你要去龙潭,咱们一起走吧!”两兄弟随即往龙潭而去。
当日傍晚,两兄弟跋涉在大山之中,正走得又渴又累,前面遥见有一栋瓦屋。
大坤道:“这山中有瓦屋,看来是个富人家了。
”大望道:“那是个窑主人家,专门烧窑货,当然有瓦屋住。
你看,那屋旁有个窑子,门前还那么多土坯。
”“管他什么人家,我们讨点水去喝吧,我嘴都冒烟了。
”大坤道。
“好,我们去。
”两兄弟说着,很快就到了那瓦屋门前。
向大坤上前敲门道:“喂,这屋里有人吗?”木门吱呀开了。
一个戴着青丝帕穿着土织麻布长衫的老人好奇地问道:“你们是哪里人?要找谁?”“我们是过路的,讨口水喝。
”“要喝水,有,有,请进吧!”两兄弟进屋去,饱喝了几瓢冷水。
饮毕水,那老人又问:“听你们的口音,像是施州人?”“不错,我们是施州靖安人。
”向大坤道。
“靖安我到过哩!”老人又道:“五年前,我挑窑货到靖安土司衙署,曾认识过安抚使向肇荣。
他是个好土官,我一担窑货送去,他还多给了我几两银子。
”“啊,你说的那土司主就是我父亲。
”向大坤又道。
“什么,你是向土司主的儿子?”“是啊!”向大坤道:“这位是我兄弟大望。
”“你们怎么会来到这里?”“我们是逃难而来。
”“出了什么事呀?”“我父亲遭受陷害而死,我大哥向大雅袭位不久,明朝廷又派官兵征剿。
大哥率二弟三弟到牛角山去阻敌已战死,四兄和母亲在家被明军杀了,只有我们两兄弟逃到这里来了。
”“天哪,原来遭了如此大难!”老人叹息一声,随即仗义地说:“既然你们是逃难至此,我看不妨就在我家住几日,我这里处在深山之中,外人轻易不会到此,你们就住下,待风声过去,我再帮你们设法打听家乡的情况,你们觉得如何?”“多谢大伯一片好意收留!”向大坤道,“我们逃难正不知去何处为好,大伯滴水相救之恩,异日我兄弟当涌泉相报。
”“不必感谢!”老人又道,“我这栋房子有两间空屋,你们兄弟可以住。
我的老伴已经病逝,家中只有一小女,她扯猪草去了。
”“好,那我们兄弟就给你老多添不便了。
”向大坤又道,“大伯您贵姓?”“呵,我免贵姓白,名白岩山。
我那女儿叫白玉梅。
我们祖辈都是本地人,靠烧窑货为生。
”“我们可以帮你干活,学做窑货。
”向大望道。
“好啊!我这里正缺人手,你们几兄妹来了,有的是事做。
”“那就好!”几个人正说着,忽有一女子背着猪草进门叫道:“爹,家里来客人了呀?”“是呀!”老人应道:“这是远道而来的客哩,他们是两兄弟,是靖安土司主的公子。
今躲避战乱到了我们这里,我想留他们住在咱家。
你们两位叫什么名字?”“我叫向大坤,在家排行老七。
这是我八弟向大望。
”向大坤做了介绍后又问:“小妹子,你叫什么名字?”“白玉梅。
”这少女大方地说。
“嘿,多好听的名字呀!”向大望这时插话道。
他目不转睛地打量着这妹子,只见她长得身材苗条,皮肤白嫩,面若桃花。
不由得衷心赞道:“瞧你的样子像是七仙女下凡,不愧是天上飘来的一片红霞。
”“你这大哥作弄人呀,我哪长得那么好看!”白玉梅不好意思地道。
“我是真心赞美,请莫介意。
”向大望道。
“嗯,人家真心夸赞你也没错嘛!”白岩山老人这时打圆场道:“你们两兄弟还没吃饭吧?我来做饭去。
”过一会,白岩山将饭菜做好,随即招呼大坤兄弟一起吃了一顿。
吃过饭后,大坤急问老人道:“龙潭寨离这里还有多远?”白岩山道:“不远,就三四里路。
”大坤又道:“龙潭寨的白旗长你认识吗?”白岩山道:“当然认识,我们是白氏一族的兄弟,他比我还小一岁。
”“我们打算明日去他家。
”“你们去他家干什么?”“不瞒您老伯,我是他的女婿。
”向大坤道:“我的妻子叫白玉莲,她住在娘家。
”“啊,原来你是白旗长的女婿。
你怎么不早说,玉莲也算我的族侄女呀!”白岩山道:“你们明日去,我可送你们。
”向大望道:“我很想就住在你老人家这里,跟你老人家学点做窑货的手艺!”白岩山道:“你愿住我这儿,我很欢迎。
”向大坤道:“我们明日回去一趟,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如果长期在龙潭住的话,我也想来跟大伯学点手艺!”白岩山又道:“行,你们兄弟随时愿来我这里学做窑货,我都欢迎。
我这里缺的是人手,如果你俩没有事做,就到我这里来吧!”如此说了一阵话,兄弟俩就在老人家里歇息了一晚。
(原载李康学著《传奇张家界》民族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