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这是我们上一讲的主要内容。
在上一次和大家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主要是介绍了一下有关手机摄影当中围绕着如何构图,如何精简我们摄影的画面,如何挖掘我们照片或者我们摄影的构图的一些主题或者一些主要手法,包括一些兴趣点,包括中心引导线等等一系列的表现手法着重跟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今天继续把上一讲还没有介绍完的,特别是一些手机摄影构图的一些主要方法,包括一些技巧,或者说是我们常用的一些方式,跟大家继续再介绍一下。
大家看一下上面这张课件的平面图。
这张平面图选用了三张过去我在手机摄影时练习过程当中一些拙作。
这个课件构图,主要是讲我们在手机摄影过程当中,在构图当中,经常采用或者采取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就是关于图片或者是我们照片的框型或者是框式构图的方法的运用。
关于框形或者叫框式的构图方法,其实在我们摄影表现手法上是经常用到的。
要是用的好或者运用的信手拈来的话,第一可以使我们照片儿,拍出来非常有意思,特别生动。
另外让我们照片构图呈多样化,而且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表现。
在框型构图过程当中,用好了往往对你表现主体或者主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大家看一下,就是在框形构图的过程当中,我们在平时的摄影的实践过程当中,可以随时加以训练,或者就是叫实践。
大家看一下左手的那张黑白的照片,这张照片拍出来是非常有意思的。
我先说一下这个地方,这个场景的地方。
这个场景就是咱们水上公园,大概是从周邓纪念馆进去的那个门,面对的叫西湖的走廊里的一个进入走廊的拱门。
正好是赶上早晨大概九点半多钟,太阳从东南方向射过来,穿过这个拱门,投影在地上的时候形成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当时我就是看到了这种场景以后,感觉非常有意思。
但是仅仅把这个框形拍下来又感觉这个片子还是太平常,所以我就突发灵想,能不能让人物或者一个生灵活现的事情或者事物出现在我们照片当中,出现在他应该出现的地方。
所以我大概是等了一刻多钟,等到了一对年轻的情侣。
从照片的上半部分河的栏杆前经过的时候拍下来的照片。
所以,这张照片拍出来以后,自己感觉也很满意,满意的就是感觉很有意思,把我们平常不可以想象的一种框形在我们摄影实践当中很好地展现出来,或者是捕捉到了。
另外大家可能一定要问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特别是你这张方形的构图。
我在后期的处理的时候在边框加黑了,其实所有的手段第一突出这种框形和这个葫芦形状的表现力。
第二,是进一步的通过这个框形强化了在画面当中出现的年轻情侣,这个中心点或者这个焦点。
这样的话,就是让我们的画面一下子有内容了,一切就动起来了。
对我们年轻人充满活力,或者是年轻情侣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就有一种很好的展现或者是我们充满了遐想。
大家再看一下右半部分那两张照片。
先看一下右上部分的那张照片。
这张照片其实和左半部分都有同样的一些表现手法,就是用框形这种构图来表现我们主题,来突出我们一些人物或者事件或者事物。
这张照片儿就是我们也是我前年外出去三门峡路过地坑民居的时候,在走的过程当中随手拍的我们同事的一张照片儿。
因为这是地坑,在窑洞里光线比较暗,所以就是想到了利用窑洞门的这种框型,包括这种逆光形成的剪影状。
只是在人物的这个位置的设计上,我用的是人物的侧身依靠在门边儿的这种姿态,就把窑洞的门和人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很有意思的黑白的剪影的照片。
所以这张照片儿,看似是黑白的剪影,但是窑洞的门,包括门外的光线,包括那个窑洞的上边的门窗,包括穹顶上的那一些棋格,半亮的一些棋格儿,都为我们的画面增添了许多元素,让画面显得更丰满一些,内容更多一些。
大家再看一下右下部分那张红红火火的照片。
这张照片,大概就是去年春节前的腊月拍摄于我们文化街。
这种场景大家也会经常看到,但是拍这张照片的目的,就是表现我们天津市民迎接我们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种民俗的节日到来,我们欢欢喜喜准备过大年的时候的一个场景。
大家细细看一下,就是用了整个画面的大红色彩,包括掉钱儿啊,包括一些窗花儿啊,包括一些对联儿啊,组成的一个门状的构型,细看其实它也是一个框式的运用,然后在整个画面当中有意识地让人物在进进出出,虚实都已经没有关系了。
大家再看一下上面的这张照片,这是今年过节期间,我到邻居家串门儿拜年的时候拍到的邻居家叫鹦鹉鸟儿的这么一个鸟儿的姿态。
这张照片拍起来也很有意思的,大家一定会问,这是在什么地方拍的? 其实拍起来很简单。
就是将这个鸟儿架,靠在我们亲戚家一个比较亮处的靠一个白墙的地方,就是让画面要尽量的干净一点儿。
然后有意思的是你一定要找准这个鸟儿的姿态,一定要和整个的这个框架保持一种平衡和和谐。
所以我就拍了几张,感觉这张照片从现在来看,这鸟儿的头和方向,朝向右边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且鸟儿所站的部位,大概也是在黄金分割线周边,所以总体画面显得还是比较协调的。
这张照片实际上也是我们在框式构图法练习上的一种实践,如果我们找准了这样有兴趣的事物,有兴趣的景物,主要是我们多拍多练,一定是很有意思的。
所以这样就会感觉拍起来不难,还是像我说的咱们就多拍,反正是手机现在拍起来可以说不计成本。
大家再看一下,上面的这张照片。
下面我们要跟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我们在摄影实践过程当中,包括我们手机摄影,手机拍照在实践过程当中,也会经常挖掘一些有兴趣,或者有内容,或者是超出我们一般的拍照的一些思路和想法,让我们拍照内容更丰富,可以说让我们的构思的宽度更多展现一些,这就是要讲到关于我们如何把我们的照片拍出更有形式感,更有内容,更有想象力,更有一定的阅读起来的空间。
大家看一下这个课件,从左到右一共有四张照片,左面儿的三张是黑白的,紧靠右手的是有色彩的。
甄选了这几张习作,主要是想把关于照片的一种形式感的表现力,跟大家介绍一下。
可能也不一定正确,当然更没有什么理论的内容,只是想探讨一下。
大家先看一下左手的第一张。
这张照片的画面主要是拍摄我们走出郊外,随时能看到一张我们普通居民区里的供暖管道,横竖、上下、包括远近互相关联的一种走势的关系,然后在我们平面的二维平面图上,我们用影像的关系给它记录下来,实际上就是它们每个影像的关系看似有的关联,有的不关联,实际上每个事物之间,它都有一定的关联性。
无论是平面儿,还是各种图形,它都通过线条和平面展示在我们平面关系当中,给我们一种想象力,给我们有很多的表现力。
如果这张照片儿往更深处想,或是想到我们社会关系,想到我们一些城市和社会的问题等等,你可以去任意的或者是可以把你的想象,把你的联想的空间打开,可以让你能够触发更多的联想的内容,是这么个想法。
大家再看一下左边儿的第二张图。
这张图就是拍自现在的曲阜道和大沽北路交口,好像是叫海信广场那个十字路口上。
其实拍这张照片儿很有意思,也没有过多的特别的想法,主要是在过马路等红灯的时候正好看到路口所有的画上的十字交叉的斑马线,而且斑马线的交汇点正好是海信广场巨幅广告女神的眼神儿的走向,加之我们对过左转弯的车辆,所以整个画面,都是朝着你这个方向延伸开来。
这样的话就是把包括空间的和平面儿的,包括线条儿的各种元素,都集合在一起,让我们有更多的展现,让我们有更多的影像的关系去可以挖掘。
大家看一下左手的第三张的黑白照片。
其实这个第三张照片,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张照片儿。
这张照片儿好像就是拍自大沽北路或者是叫老市委对过儿的那个阿里甘教堂对过的九号大院里的一些建筑群里的中午的那个投影。
其实主要是看到了前景的这些黑白的投影,正好投在背景上的那个三维的墙体上,所以讲多元素或不同走向的所有的关系都集中在二维里面,就是通过现场表现,它有远近之分,所以让它产生看似关联,相互关联,然后,又都各自有不同的内容,画面非常有意思。
大家的看一下课件六,一共是四张照片,然后看一下右手的最后一张,就是这张彩色照片。
大家看一下上图的第四张,就是右边儿的第一张。
这张照片儿,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张照片。
主要是在精简画面的过程当中,让我们画面的一些形式感的东西,更加强化一下。
这张照片儿就是拍自津湾广场对过建筑上钟楼的一个早上的剪影的照片。
所拍的位置应该就是在解放桥的过去以后的河边儿拍的。
画面当中的一条直线的应该是早晨飞机拉线的形成的一个空间。
这样就很好的起到弥补画面左上方比较空虚的内容。
右下半部分的那个剪影,感觉非常理想,只是那个飞机拉线的构图比较单一。
如果要是有多个飞机的拉线形成不同的剪影和沟通或者线条的话,那可能就更理想了。
大家看一下上面的课件图。
我们在前一章的课件图,讲的就是关于我们怎么用照片的形式感,来强化我们照片的效果,主要是讲了一下我们在平面的摄影元素当中它的构图透视关系,包括表现形式,包括图像平衡的关系,它形成各种有机的结合构成一个平面的二维的图像,我们第一部分主要是讲的这种关系。
大家再看一下就是刚刚贴上去的这张照片。
我们主要想介绍一下就是在照片中表现照片的形式感方面,我们还应该要注意的就是我们被摄体和我们照片光影的结合,包括一些色彩的点缀等等。
这里也举了三张的照片儿的例子。
大家再看一下课件的三张照片。
左手这张照片,好像是前年拍自于湖南的崀山,去的过程当中,午餐在一家农家院的院子里拍的一张照片。
拍这张照片的目的,就是想反映一下我们山区里的山民,经过我们国家政策的扶持,包括我们人们的努力,农村包括我们山里的人的生活呢,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现在他们的土房,已经改成像这样的水泥房,但是他们在新的生活当中依然保持他们过去传统的一些元素,包括一些他们下地用的一些农具呀,包括他们做饭的一些餐具啊,包括他们现在一些比较现代的一些塑料用品等等,构成了不同的画面的元素。
但是通过这种画面元素,包括他的铝合金的窗户,这都是一些非常现代的元素。
但是这些现代的元素在画面交代过程当中,他们都是有相当的关系的。
第一,铝合金的窗户是一个方形的,其次,大家再看一下立在窗根儿底下的,包括那些农具,包括锅盖,包括那个盆等等几个不同的色彩,和上边方形的窗户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所以我们在拍摄过程当中就尽量让画面或者叫画面里的人和物质间包括物与物之间,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尽量让他产生相关联,这就跟我们书画的一些处理和表现手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大家再看一下黑白照片儿,就是天津站的这张照片儿。
这张照片儿,好像是前年的五月份,有一段时间,我们天津天气最好最通透的那段儿时间有好长时间,这是下班的时候用手机在我们天津站站前广场拍的。
拍这照片儿的目的,当时就是车站上空的云特别矮特别厚重,特别壮观,这里已经不在于主要表现我们车站怎么样,主要表现我们车站前景的线条儿和上空的云的强烈的对比关系,非常的厚重。
所以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其实这张照片也简单的联系到了我们前一讲关于九宫格拍风景照片时候的处理的一些手法。
大家看一下,包括车站的房顶的大概的水平线,在这个画面当中我基本上放在了画面的三分之一处。
给人感觉就比较稳重。
另外,你如果放着高一点儿或者二分之一处或者更高,第一,画面就比较平了,另外就是车站上空的云的表现力的就是弱化了。
主要是有这么个考虑。
大家再看一下右半部分这个蓝调的照片儿。
这个蓝调的照片画幅的处理,大概是十六比九。
这个蓝调照片是拍自几年前,大概是前年在厦门海边傍晚时候退潮以后形成的滩涂状蓝调的大海。
大家请看一下也是继续讲到关于我们九宫格构图的处理方法。
就是从远方来看我们海平面的天际线,基本上放在了画面上方的三分之二处。
表现的目的,主要想用大部分的画面面积来表现退潮以后。
把大自然留给我们这种蓝调的那个滩涂非常不规则,但是有一种美感的这种滩涂海边的景象。
所以大家就是在拍照或者练习过程当中,我个人体会还是要多观察,到任何一个拍摄点,或者你发现一个你感兴趣要拍摄的内容的话,不要急着去按快门,我的想法就是一定要认真的观察。
你与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范围,特定的地点下拍了一张你比较满意的照片,要不然的话,你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或者花了很长的时间拍了好几十张照片,但是,最后结果,你回来一看,一翻照片感觉都不是特别满意,这样的话你的练习提高可能就要降低速度的。
前面讲了很多,大家来看一下这张照片。
其实这张照片的选取和前面的照片有很多内容接近的地方,就是在我们下雪后在这个墙的形成雪线的时候,包括我们小黄车搁的位置,我们基本上都是在画面的下方的三分之一处。
整个目的就是虽然墙大部分都是这种砖墙,非常有序,但是用白雪点缀后,就非常的丰富,有内容,但是我们通过小黄车,包括我们雪线,放在下半部分的,让我们画面第一比较稳重,第二整个画面处理起来,比较有生活的信息,很有意思,只有冬天雪景这个特殊的时候才有这个内容。
下面我们再和大家说一下关于图形和照片对称图形的表现手法的运用。
关于在照片当中的对称图形的表现,就和前面几种关于照片儿的构图,包括方形构图,三角形构图,长方形构图,和我们前面着重介绍的框型构图一样,这都是我们照片儿表现手法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大家在平常的实践和练习当中一定要多练,非常有意思。
看一下这张课件,上面的第一部分的题目告诉我们,就是怎么去用好对称图形,而且对称图形用好了的目的是什么,表现力是什么,大家可以看一下。
其实运用对称图形的目的就是可以提升我们整个画面视觉效果,说白了就是可以进一步强化读者的眼球儿的吸引力。
另外可以刺激我们读者的一些联想和感触。
当然了,有了这些内容读者在看起照片来才一定有兴趣,才可以多看一些,多联想一些。
对于我们拍摄者来说或者是对于照片来说,就是对于你照片的表现力来说,起到了很好的强化作用。
大家看一下土楼的那张照片。
这张土楼的照片儿,应该是前几年拍自张艺谋拍的电影“云水谣”的那个福建土楼,就是叫怀远楼的地方,通过这张照片儿,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我是在楼上拍的土楼的对称图形,这样的话通过对称表现手法把我们土楼这种建筑的美,很好地展现出来。
我们大家可能也从杂志或者其他网络其他媒体上看到有关用广角镜头拍的土楼的照片儿,但是可以大家跟交流就是我们手机现在拍土楼这种平衡感的照片儿,我感觉一点儿也不差。
其实手法很简单,就是你花五块钱,上到土楼的三楼的顶子上去,站好了以后,你把手机的全景模式打开,通过摇臂的方式把这个图楼对称图形拍下来就OK了,如果赶到春节或者十五这样节日的时候,土楼的居民把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拍出的照片儿可能就更好了。
大家再看一下左下半部分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儿也是一张关于对称图形照片的练习。
它是去年外出乘高铁从咱们天津西站出发,在候车大厅的时候拍的一张照片。
西站这样的场景,我们可能永远都是比比皆是,西站这个地方正是我们练习拍摄对称图形很好的一个地方,穹顶,既有投影又有左右平衡又有上下对称的这种关系。
然后你选取前景,有人在前景走来走去。
这张照片儿所以我们拍出来就很有意思,象征着我们人生旅途来来往往不停歇的这种脚步,这种表现力。
大家再看一下右半部分下方的这张照片儿。
这张照片儿,我也给归纳为属于对称照片儿或者对称图形表现的一种。
可能有些影友不大理解,但是我在处理的时候,主要是考虑了运用色彩平衡的关系,起到了对称图形的很好的效果。
这张照片儿是去年的春节前拍自天津站站前广场,我们一些客居京城的朋友返乡过年的时候提着礼物回家的一种场景。
在拍摄的过程当中,直接把人物的上半部分去掉了,因为这里的人物代表一定是一个抽象的代表,是一种群体,或者是象征性的代表,只是通过走在旅途当中的人们左手和右手提着礼品匆匆赶路的这种场景,衬托出我们主人匆匆回家思乡心切的心情。
但是呢,从平衡的关系来说呢,主要是运用了大红色彩这种平衡关系,包括左右手重物,这种画面的平衡感。
如果大家想象一下去掉了这两种关系,照片可能就会出现一头沉的情况,那可能也就没有味道了,或者就是照片太平了,没有一些可想象的内容了。
所以我们在平时练习当中,其实跟大家就是有一种交流和引导,就是把我们思路尽量打开一下。
我个人感觉像我们现在拍照片儿,没有更大的理想和目标,而我们也不会成为什么这个家那个家等等,当然这都不是我们的目的,其实主要是通过我们手机或者我们一些摄影器材记录我们每个人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我们不同的感触,不同的人生的认识,包括我们一些对工作和生活的那种三观的价值体现。
大家再看一下这张课件。
这张课件实际上既包括了我们前面讲的关于照片平衡的或者对称图形的表现手法,当然也包括了或者综合一些其他的表现手法。
大家先看一下这张课件的四张照片。
这几张照片都是选择了不同的环境和地点,主要是想和朋友们起到一个介绍的作用和启发的作用,照片或许有一定的目的性,当然有的照片儿可能是很平。
大家看一下左手的第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好像就是去年天快冷的时候上班的途中开车正好在等红灯的时候在建国道上一个路口儿拍的,正好儿就是斑斑点点在前窗的玻璃上的形成斑点,然后我们上班的市民,急匆匆的从画面当中的斑马线的左右的穿过,所以整个画面正好处在一个路口儿的相当于中半部分,把我们的人们来来往往,早晨忙忙碌碌的景象,在特殊的天气环境下,给记录了下来。
手机就是搁在座的旁边随手拍的。
不过个人现在回头来看这张照片,先不说照片拍的怎么样,就是这种去拍摄的动机和想法可能现在也不值得提倡,因为主要是在开车的过程当中可能涉及到安全问题,虽然正好是你开车停在红灯路口儿的第一排线上,但是从总体上给人感觉好像还是不大好的,个人现在回头想来看这种做法也确实不大值得推荐。
大家再看一下,左手第二张的也是非常有意思。
抓拍到的一张照片。
大概就是我在下班的途中呢,是去年的夏天吧,不是特别热的时候,正好看到天津站站前广场上,像是过去的一些老知青老兵团的同志,从全国各地过来的老知青在天津云集,搞什么庆祝活动的一个场景,我就随手拍来。
正好儿就是有过去的什么连队的队旗呀,前面两个老人正好用手机把这个场景拍下来。
在这里,有一个地方值得跟大家推荐的就是我们去拍摄照片,我们是拍的是影像的关系,或者是影像的一种记录,我们不是为了记录而去记录它。
大家看一下这里,我主要是有意识地选取的前景,两个老者举起手机拍照片的画面,正好是形成一个看似像三角形的这种构图。
如果我们简简单单的直接拍知青的连旗,还有后面那几个老知青合影的话,那种照片儿就成了到此一游了,就失去了我们记录若干年后的老知青经历人生以后这么个聚会给我的特殊场景。
所以,像类似的照片,我们应该多多练一练,练的目的主要是避免我们尽量少拍或者避免把照片儿拍成到此一游或者普通的那样的照片儿,或者是就是普普通通的合影的照片。
大家再看一下左手的第三张。
这第三张拍自我们一个地铁的扶手电梯上下的一种空间里的照片。
空间里照片,其实他也表现一些相关的线条关系及对称,如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这里又把我们一个年轻人穿的那种休闲的外套儿的那一个图形置于前景,既有它的趣味性又使整个构图有一种相关的对称和关联。
大家再看一下左边儿的第四张,也就是右手的第一张。
这张照片儿也是一张练习的手机拍的照片,就是在下雨的时候,拍摄到的我们迎面走来的人们打着伞,在雨中的投影,在地上的倒影的一张照片。
表现了人们在雨中匆忙赶路的情景。
投影在地面上形成这种投影关系,朦朦胧胧的,给人能产生很多的想象力,比我们直接拍我们一些人,可能更含蓄一点更有味道一点吧。
下面看几张例子。
我就再找几张,结合咱们讲的这几种表现手法选几张历史照片吧。
就先选这三张照片吧,好像头一张前几章可能跟大家介绍过。
其实像这样的照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的理解角度。
但是都是我们平常在摄影当中一些常用的一些运用表现手法,包括你的主次关系,包括你的构图,包括你的色彩的处理,都应该起到一切为主题或者主体起到烘托和衬托的作用。
特别是第一张,整个画面应该是我们办公室正在搞党建园地建设的时候,我随手拍的一张照片。
所以就是不忘初心,大红的画面整个在我们画面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样的话,你这照片儿的主题一下就是越出纸面。
正好起到了很好宣传和表现的目的。
大家再看一下第二张,其实这也是我们一些表现手法的运用,包括黑白照片的大幅的醒目的框式的运用。
这张照片主要是在秋天的时候拍自我们河北区新大路拆迁的工地的一张照片。
大家现在可以去一下。
这是一个拆迁户,现在我春节再去拍的时候这家还在。
确实所有的照片,我们提到的主题烘托和表现力,应该都是在我们主题上。
大家细看一下一定或者有各自不同的那个看法。
再说下第三张,这第三张可能在我们有些地方经常见到。
这就是在我们机关单位门外,快递同志冬天的时候一种工作的场景,运用我们机关单位整个画面的大铁栏杆儿或者是铁门状,然后把画面那种厚重、严肃、凝重和那个快递哥的这种弱小,这种孤单,这种寒冷,或者这种特殊环境下工作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