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武说上海老洋房的第6篇前面我们说到了洋气的设计师,主要是因为在老上海,当时有一些来自于海外的设计师在上海设计了很多当时与国际接轨的大楼、酒店、公寓等等。
既然与国际接轨,那么在上海的老洋房里面又有哪些类型的洋房呢?这几天我们来好好盘点一下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了《英国乡村风格》和《法国文艺复兴府邸风格》,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美国殖民地复兴风格——乌鲁木齐南路151号住宅和建国西路398号住宅,并且这是上海近代建筑中仅有的两套这种风格的住宅。
美国殖民地复兴风格——乌鲁木齐南路151号/建国西路398号乌鲁木齐南路151号乌鲁木齐南路151号,建于上世纪20年代,由博惠公司( Black Wilson & Co.,Architects & Engineers)设计,建筑面积313平方米,花园3268平方米。
1994年公布为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乌鲁木齐南路151号(《1948年上海行号图》)乌鲁木齐南路151号住宅原有3幢假3层住宅,现仅存1幢。
住宅是砖木结构假3层独立花园住宅,采用壁板外墙式。
俯视图典型的木板横披墙面(此处不是木板)其中部为假三层,南立面对称,东西两侧设耳房,双坡屋面,屋顶上东西两侧设对称的老虎窗。
屋顶东西两侧对称的老虎窗披叠板(鱼鳞板)房屋外形简洁,外墙自上而下以木板横披作护墙面,白色水泥砂浆仿风雨板(又称披叠板,俗称“鱼鳞板”)外墙面。
主入口设在主楼中间,入口处设有古典式的塔司干双柱门廊。
古典式的塔司干双柱门廊门廊上方屋檐处饰三角形山花,其中间还设椭圆形固定硬百叶窗,以利通风,下面两侧设双壁柱。
矩形窗洞装钢窗,落地木长窗。
壁炉烟囱室内楼梯设在中间,底层有起居室、餐厅、备餐室、厨房和卫生间。
二楼两侧为卧室。
坡顶下的假三层作贮藏室。
在主楼北侧还有一个围墙大门入口,设有汽车库。
宅前花园中央大草坪宅前花园中央为大草坪,占地面积为3268平方米,周围植以香樟、龙柏、罗汉松、石榴等多种树木,并建有网球场。
一条条横条木板美国殖民地花园住宅,这种风格起源于英国在北美洲的最初殖民地——新英格兰发展成的“殖民地壁板外墙式”。
为了抵御北美大陆的寒冷气候,建造者在整幢房屋外钉上一条条横条木板,并且用木材来塑造当时英国的古典主义和帕拉蒂奥的形式。
当时英格兰的清教徒们抵达北美,他们缺乏砖石等建筑材料,但泥土和木材却只要有力气便唾手可得。
于是他们用土坯砖盖房,但土坯砖不耐风雨,有聪明的人在房屋的外面再钉上一条条横向的木板,上面的压着下面的,这样雨水就不会渗透到墙体里面去了,很接地气。
久而久之,这样的房子成了美东新英格兰地区民居的一道风景,即便后来都用砖墙了也按着传统的样子盖房子,甚至还有将一片片的木头当成瓦盖在屋面上的。
欧洲的建筑学家见了之后觉得新鲜,将其称之为“殖民地壁板式外墙”,成了一种专门术语。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盛行,而中国的殖民地式建筑也是由英国人带来的,同时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也有受英国影响的壁板外墙式建筑,目前在中国只有不多的几例壁板外墙式,其中就是我们今天文中说到的这两套。
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将一些不太符合比例的或经过变形的古典建筑元素如门廊等与一些新的美国地方做法结合在一起,一般采用灰色瓦顶,横向木板条外墙并粉刷成浅色。
这种风格直接成为今天美国住宅的原型。
1995年,按原样拆除重建乌鲁木齐南路151号原为大统织染厂经理朱敏堂宅。
1948年,该住宅业主朱敏堂先生赴香港经商拓展业务,委托经租人将住宅产权易人。
遗憾的是,1995年,将该住宅按原样拆除重建,仅以门廊柱式等构件为原物。
现在这里为新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办公楼,不对外开放。
建国西路398号建国西路398号,建于1936年,带有美国殖民地式建筑风格特征的花园住宅,是当年在上海颇有影响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事务所奚福泉事务所设计的作品。
电话局职工住宅。
大门修缮中从其比较局促的基地可以看出,这样规模的花园住宅一般都“跻身”在当时法租界高度城市化以后留存的小地块中。
住宅沿街面南而建,体量小,入口几乎紧贴沿街围墙了,很难奢望有一定规模的花园,形式也相当朴素简洁。
1999年被列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独特的屋顶设计这幢住宅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它有十字交叉式的红瓦坡顶,主次立面都在山墙面上,木门窗取简单的矩形和圆形。
南立面底层主入口前伸,门框两边饰有塔司干式壁柱。
东立面底层门廊伸向基地上唯一可以组成小片花园的空间。
三角形山墙二层均为三角形山墙,阳台与底层门廊连接,白色直棂式栏杆扶手。
整个建筑的样式、细部与漆成白色的水泥砂浆仿壁板外墙构成的整体,设半地下室。
呈现了这幢住宅典型的美国殖民地式建筑风格特征。
这样的风格在当时的花园住宅中并不多见。
有趣的是,从这幢住宅中丝毫找不到建筑师奚福泉1934年为上海虹桥疗养院的设计方案中所追求的现代建筑风格。
似乎可以猜测,在当时的商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建筑师们有时很难在职业的抱负与业主的口味之间找到平衡点。
客厅一客厅二住宅面朝南,假三层,砖木结构。
双坡瓦顶,水泥砂浆仿壁板外墙,设半地下室。
南立面底层入口开间前出,大门两边饰塔司干式壁柱,有较强的时代感。
檐部做二层阳台。
二层为三角形山墙。
东面一隅,设有雅致小花园,供主人休息游玩。
客厅三此宅建于1936年,由沪上著名建筑设计师、现代主义建筑的积极倡导者奚福泉设计师(奚氏1929年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回国创办奚福泉事务所,1931年后设计作品有:浦东同乡会大厦、梅泉别墅、虹桥疗养院、愚园路住宅等)。
朋友们有什么想要专门去寻找或者了解的房子,购买或者出租的,都可以告诉小武,我们可以坐下来聊聊,可以听听您的故事,也可以听听我说的房子。
如果大家有什么其他想了解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交流,我们都会给大家做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