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5月,会泽县因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古城传统格局和风貌保存完整,会馆寺庙众多,历史地位突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会泽为后人留下了规模庞大的会馆寺庙群,是中国封建社会以铜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独特城市。
说到会馆寺庙,还得从铜商文化说起。
会泽历史上是东川府治所在地,位于云南省东部,境内山高谷深,地蕴五金,铜脉蜿蜒,资源丰富。
早在商朝晚期,会泽的铜矿资源开始开发利用,东汉时期制造的堂琅铜洗,三国两晋时期产生的白铜均产于今会泽(东川)地区,东晋常璩所撰的《华阳国志》就记载:“螳螂县因山名也,出银、白铜、杂药”。
江西会馆。
湖广会馆。
到明清时期,会泽铜矿业发展至鼎盛高峰。
《东川府志》云:“滇地多产铜,而东郡汤、大两厂所产甲于诸郡。
今上乾隆元二年间,减采外洋,取材中国。
京局鼓铸之供,东川为最。
其所以权其盈绌,而使之恒足者,要视经理何如耳。
”自明永乐以后,由于海洋航线和周边陆路的发展,国内外贸易交流扩大,带动了市场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明末清朝初期,铜矿主要还从日本进口,随着日本铜矿资料枯竭以及不断抬高铜价,成本越来越高,朝廷不得不采取其他渠道采办铜斤措施。
雍正、乾隆以后,东川府铜的大量开采取代了每年从日本进口上百万斤的洋铜,保证了充足的货币进入市场流通。
现今,一枚标志性的古钱币“嘉靖通宝”雕塑立于城市公园的中轴线上,古钱币雕塑是按“嘉靖通宝”纪念币放大39倍后建造的。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朝廷令云南鼓铸造币,东川府因其丰富的铜矿资源,符合“即山鼓铸”诏令精神,于是设炉铸币,铸造了一枚钱范又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纪念币---“嘉靖通宝”。
嘉靖通宝,为方孔圆钱,直径58厘米,重41.50千克,厚3.70厘米,钱面铸“嘉靖通宝”四个字,是至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这象征会泽辉煌的铜业历史。
铜矿资源的开发,吸引赣、陕、湘、闽、川等大量外来移民纷至沓来,他们汇集在这里采矿、冶炼、采办、鼓铸、京运等,“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在这块敞开胸怀接纳八方人士的土地上,人们生产活动、经济交往,因铜而聚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当时的县城布局为城方十字,在县城东西、南北中轴线上,形成十字形的主要街道,在十字形的街道再连接次要的巷道,形成棋盘式的道路格局,以十字街为中心的东西直街和南北直街,是县城的主要商业区,街两旁店铺林立,街两旁错落有致的青瓦屋面及猫拱墙和古式雕花门窗独具特色,那时江西话、客家话、湖广话、陕西腔、四川声音与当地土话混杂在这片繁华热闹的集镇上创造社会财富,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繁荣生活画卷。
江西会馆。
清雍正时期,东川府出的铜占全国铜产量80%,铜商经济兴起带动了运输、冶炼、建筑、加工、纺织、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发展,那时候经济辉煌繁荣,文化鼎盛。
万水千山来到这里淘金的移民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开始眷念故土、思念家乡,为了保障同乡以及同行的经济利益,同乡结党建盖一个个远离家乡数千里之遥的游子“聚会寄居场所”-会馆,以解思念家乡之情。
会馆不但为同乡商人聚会、游民寻找依靠、求职者找工作提供帮助,又为同乡之间祭祖、团拜提供了活动场所。
历史上会泽县城曾建有会馆108座,其中也包含了位于今天昆明市东川区的祝国寺,涵盖了国家级、省级、府级、县级四级会馆。
会泽的会馆在全国的县城中门类最多,现存会馆以八大会馆最为出名,分别是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贵州会馆、云南会馆、江南会馆、福建会馆、陕西会馆和四川会馆。
在八大会馆中,又以江西会馆、湖广会馆最为典型,布局和建筑颇具特色。
湖广会馆。
江西会馆又名万寿宫,俗称江西庙,是江西籍客商在会泽建造的同乡会馆。
位于县城三道巷 49 号。
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 年),雍正八年(1730 年)毁于战火,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 ) 重建。
占地面积 7545.92平方米 , 建筑面积 2874 平方米,坐南朝北,沿中轴线作纵深布局,为三进两跨院。
由门楼戏台、正殿、后殿等组成。
正殿为“真君殿”,供奉江西道教创始人许逊神像,殿内是“忠孝神仙”匾,两侧为偏殿。
东偏殿悬“玉龙万寿”匾,西偏殿悬“砥柱西江”匾。
后殿为观音殿,供奉观音、文殊、普贤神像,悬“慈航普渡”匾。
另辟东西跨院,东跨院为花园,西跨院内建有室内剧场,可容观众 500余人。
江西会馆最有特色的是门楼戏台。
戏台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歇山顶结构,前檐开山门,楼层作戏台。
前檐三重,后檐五重,檐下有装饰性的密集型斗拱挑檐,挑檐中设一神龛,内供福、禄、寿三星。
屋顶前后共 42 只翼角,造型别致,设计精巧,有如仙鹤展翅,凌空飞翔。
戏台面阔 16 米,高 13.6 米,可供较大型的传统戏曲演出。
在会泽的会馆寺庙建筑中素有“会馆五子”之誉,被认为是会泽“县宝”。
“江西庙的台子”即被视为“五子”之首。
湖广会馆槅扇门。
湖广会馆又称寿佛寺、东岳庙,是湖南湖北2省合办的湖广籍同乡会馆。
位于县城宝善直街11 号。
始建于明末,后毁于火灾,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 年 ) 重建。
占地面积 8474.4 平方米,建筑面积 3127.6 平方米,由门楼戏台、前殿、中殿、后殿及东西偏殿、厢房、韦驮亭等组成。
前殿名“禹王宫”,供奉大禹王 ;中殿名“东岳宫”,供奉阎王爷 ;后殿名“寿佛寺”,供奉药师佛。
湖广会馆最具特色的是各殿的雕花镂空格子门,全采用整块樟木镂空透雕,内容均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图案精美,线条流畅 ;技艺精湛 , 刀法细腻 ;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飞禽走兽,呼之欲出 ;花草鱼虫,几可乱真。
因此又有“寿佛寺的格子”之誉。
据说,湖广会馆当年格子门是由剑川木匠雕刻而成,在支付工钱时,“有一两银子一两渣”之说。
遗憾的是这些凝聚了我国古代人民聪明智慧的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部分已被国民党军一赵姓营长盗走,流失海外,据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内。
一座会馆,一缕乡愁;一座会馆,一方文化;一座会馆一种信仰。
随着历史变迁,清代持续近二百年铜业开发的辉煌业绩已载入史册。
繁华退尽,人们再也见不到当年鼎沸场景和商帮往来的喧嚣,一座座会馆庙宇散落在会泽古城的各个角落,演绎着昔日辉煌的独幕剧。
牛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