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苏州古典园林不但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而且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也是非常值得一游的名胜景观。
虽然在那个年代,大家还很少有旅游的意识和条件,但是作为与苏州相邻的常州人,年轻的时候也去过几次苏州,零零星星的玩过几个园林。
然而要说把苏州主要园林都游览一遍,那还是在退休后,应好友徐鹏云伉俪之邀,两家同游的那次。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以水见长,园林的主景区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直出水中,从而巧妙地勾勒出了形体不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的临水建筑,充分体现了古典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拙政园以“林木绝胜”著称,主景区中的32处景观,有80%是以植物花卉为主景的景观。
我们游览时正逢春暖花开之际,园林里的杜鹃花、玉兰花、樱花、桃花等各种花卉争奇斗艳,满园春色令人陶醉。
拙政园内亭榭楼阁等建筑无不十分精美,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室内宽敞明 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
落地长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妆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拙政园内可谓是移步换景,几乎在园林每一处,展现在我们面前都是一幅赏心悦目的完美画面。
无论是亭台轩榭的布局,还是假山池沼的配合,或者是花草树木的映衬,以及近景远景的层次,都在看似漫不经心中,显得恰到好处。
狮子林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灵动的狮子而得名,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与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并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狮子林园内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假山遍布。
假山几乎都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精巧玲珑,高低曲折,洞壑盘旋。
园内这座最大的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成了一个精致的石林迷宫,是狮子林最大的特色亮点。
狮子林曾是华裔世界设计大师贝聿铭叔公的私家园林,贝氏家族把一些西洋造园手法引入了园中。
在我以往对苏州园林有限的印象中,以留园最深。
但是今天来到留园大门,却有些怀疑走错了地方。
很难想象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竟然藏在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大门之内。
留园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也是最精致的一个。
造园风格非常高超,为了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留园在建筑空间处理上十分巧妙精湛,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沿着幽静曲婉的长廊,就来到园林的中部花园了。
花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
冠云峰位于留园东部,是留园标志性景点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体现了太湖石“ 瘦、漏、透、皱”的特点。
冠云峰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中部水景花园,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北部为田园风光;西部则以假山为主。
四个部分之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在一个面积仅仅35亩的园林内,能够领略到山水、庭园、田园、山林四种不同的景色,可谓是大饱眼福了。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它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名园。
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有一池绿水绕于园外。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其它建筑都环绕假山而建。
进入园内,我们沿着一条隐藏在树丛中的小径,到达山顶的沧浪亭。
这是一座四角飞翘的单檐凉亭,亭檐下的“沧浪亭”三字匾额由清代国学大师俞樾所书,亭前的一副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分别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和苏舜钦的《过苏州》。
苏州园林有三大名廊:拙政园的水廊、留园的爬山廊、沧浪亭的复廊。
沧浪亭的这条复廊依水而建,北临葑溪,南傍石山,复廊中间用粉墙漏窗相隔,两面皆有小径,“内径”可观山景,“外径”可观水景,山水一墙相隔,堪称沧浪亭一绝。
精美的漏窗与花窗,也是沧浪亭的一大特色。
据介绍,整座园林共有108扇图案各异的漏窗,它们看似齐整一律,却并非规整的方形,而是秋叶、扇面、海棠、葫芦等各种优美的形状,遮遮掩掩地透出窗外的风景,令人产生柳暗花明的惊喜和联想。
沧浪亭是借景的典范,园外的水和园内的山融为一体,山水相宜,布置得法,宛如自然风景。
园内的翠玲珑取“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为名,历来为文人墨客雅游、静观、觞咏、作画之地。
在苏州各大名园中,网师园面积最小,园林面积仅8亩多,仅为拙政园的十分之一,却能和拙政园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致”。
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成功运用比例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
在螺丝壳里做活了道场,堪称中国园林精致玲珑、小巧典雅的典范。
网师园以水为中心,四周布置亭阁轩庭、山石花木,形成明净开朗的园中主景。
全园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
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
园林内有座十分迷你的石拱桥,称为“引静桥”,其桥身仅需一个跨步就能过去,但却是园林点睛之笔。
网师园的建筑和亭阁都有着十分优雅的名字,如“竹外一枝轩"或是“月到风来亭”抑或“濯缨水阁”,均可感受到古典园林的造景之美。
苏州虎丘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到苏州,虎丘是必游之处。
苏东坡就曾写下“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名言。
虎丘并未正式列入苏州古典园林,然而里面很多景点都带有苏州园林的风格,因此也可以看作是苏州园林的一个景区。
景区外的广场上矗立着巨大的“周王子吴鼎”,这是2004年景区新增的一个景点。
虎丘最为著名的是两大景点,一是虎丘塔,另一个就是剑池了。
虎丘剑池传说是吴王阖闾墓的入口处。
从千人石上朝北看,“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浑厚遒劲,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
圆洞内石壁上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
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风壑云泉”这四字将这里的景色完全概括于其中,意思是您站在这里侧耳可听风声,举目可观赏岩石,抬头可观云彩,低头可看流泉。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是古老苏州的象征,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
虎丘塔又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是中国第一斜塔,世界第二斜塔。
虎丘是苏州两千五百年沧桑的见证,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虎丘塔则是苏州的标志。
所以当年苏东坡才会发出,来苏州不游虎丘乃是一大憾事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