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熟悉“差异化营销”这个词。
当产品准备进入市场,当产品准备营销时,我们会讲究差异化,以此来区分竞争对手,抢占用户心智。因此,我们不断细分用户需求,以达到差异化的目的。
但是,当大量的产品和品牌在多个细分市场中竞争时,产品过度差异化,我们会发现产品逐渐呈现出“产品同质化”的趋势。
不断同质化的结果是差异化成为一种稀缺。
可供选择的产品数量不断增加,真正有意义的产品比例在下降。
那么在这个产品同质化、营销同质化的时代,如何让营销产品脱颖而出呢?
打破产品功能边界
通常,用户的需求是在冲突中产生的,从而产生消费行为。
比如,作为一个经常骑自行车每天迟到的上班族产品同质化,全勤奖早就销声匿迹了。于是,我的生活出现了不便,也可以理解为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那么,冲突就产生了,为了消除冲突,我就会有需求,从而买电动车或者汽车。
因此,换句话说:需求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中产生的。
任何产品的诞生,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你的产品真的只能满足一个,只能说明你没有打破产品的功能边界。
比如牙膏,在我们的印象中,它能满足什么需求?
美白、抗过敏、去异味。其中大部分围绕口腔功能展开。
而Power公司曾经推出一款咖啡因牙膏,就是为了满足早上困倦的用户的矛盾!
当使用者使用这款牙膏刷牙时,口腔粘膜和舌头能在短短十秒内迅速吸收牙膏中的咖啡因,迅速让整个人精神焕发。
打败同质化的首要方法是打破产品功能的界限
产品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需求是在用户冲突中产生的,所以我们不妨回到用户本身,审视用户需求的整个路径,然后找到与产品的匹配点。
比如营养快线,我们都知道它是娃哈哈旗下的饮品,但是你知道它也是早餐的替代品,一种营养品。
“早上喝一瓶,精神一上午;15种营养素,一步到位。” 这是营养快线的口号。
它通过解决用户不能吃早餐的矛盾产品同质化,成功打破了产品的功能边界,让一款饮品具备了早餐的属性。
所以,在营销开始之前,找准卖点是没有错的。问题是“这个卖点解决了什么冲突?”
打破人群界限
营销一般有两个目的:增加产品销量和提高产品知名度。
因此,无论目的是什么,在开始营销之前,我们都会确定目标人群,并确保其流量的准确性。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过去质疑目标受众,或者扩大目标受众?
其实只要不是特别垂直的产品,我们都可以扩大目标人群。
和吉列一样,我们都只知道吉列男士剃须刀,但你知道它还有专为女性设计的剃须刀吗?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在给自己画一座牢笼。除了精准的目标人群,不代表另一群人不会有冲突。
雪津啤酒曾经做过一则打破用户界限的广告。
广告中,现代浪漫女性独自驾车长途跋涉,邀请心仪的男人共饮雪津啤酒。
女:“你在做什么?”
男:“喝啤酒。”
女:“什么啤酒?”
男:“速进俊生。”
女:“为什么不一起喝酒?”
随后,女主深情地看着男主。
在大多数人的主观意识里,啤酒应该是男女之间的饮品,但雪瑾通过这则广告,彻底打破了界限:可以是女人之间的啤酒,也可以是情人之间的啤酒……
战胜同质化的第二种方法是打破人群的界限
产品没有所谓特别精准的人群,只看你能不能解决用户之间的矛盾。
打破渠道界限
渠道边界?也许你会想频道里还有什么需要扩展的。
以前电商的产品,我们只是通过平台销售,但是随着竞价广告和信息流广告的发展,我们把产品广告转移到了其他平台上。后来,当直播和短视频流行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借此机会以动态图文的形式销售产品。
我们会发现,以上渠道只是基于用户能看到的。但是在这些渠道上,用户能解决冲突吗?
或许直播和电商平台可以化解矛盾,但其他渠道未必。
在这方面,网易严选做得很好。定位酒店产品销售渠道!完美解决了用户在生活品质上的矛盾。
很多产品,即使你有线下渠道,大多数用户也只是看、摸,并不能真正感受到产品。
而网易严选则将家居产品搬到酒店,让用户真正感受到产品。
你可以在北欧风格的浴室冲个澡,舒适地穿上睡衣,睡前打开香薰机,最后躺在极简的条纹四件套上。
一切都很舒服。
打败同质化的第三种方法是打破渠道边界
选择渠道时,不要被所谓的渠道所困。不要从产品思维上去思考,而是从“解决用户冲突的思考”入手。
比如五芳斋的粽子,通常是给中国人吃的,吃粽子往往只存在于节日里。
但仅靠节日那几天的销量,根本无法支撑一个产品的发展。因此,它将其产品转移到高速公路站点的超市。通过解决用户“易剥、易携带、易饱”的矛盾,完美解决产品销售。
突破产品使用方式的界限
如果我说现在有一个产品,它可以帮助投标人自动识别数据并分析数据中的问题。
你觉得这个产品会流行吗?肯定会的。
其实这个产品和人工智能很像,都在不断提高用户解决冲突的效率。
第四种战胜同质化的方法是打破产品使用方式的界限
在用户原有的产品上,不断缩短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
比如立顿茶。我们都知道泡茶的过程是多么的复杂,甚至需要一套茶具来支撑。显然费时费力是部分用户的矛盾。
立顿茶包可以一次冲泡,完美解决了用户之间的矛盾和复杂的泡茶过程。
由于这类方法可能更偏向于产品开发,所以大家理解就够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的中心有点类似于小编前两天发表的文章:生命是有限的,但请不要给自己设限。(文章传送门,点我)
生活如此,营销更是如此。产品源于用户需求,需求源于冲突。最后还是要回归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