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下午,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闭幕。
自9月17日起在济南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这届文博会,可谓盛况空前:总展览面积近10万平米、设置11大展区、2500余家参展商、37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团参展……本届文博会既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的火花,也是人与文物之间的精妙互动,更是中国连接世界文明的精神纽带。
展会期间,山东大批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得到展示,不少“能工巧匠”现场进行了制作展示,此外来自各国的相关文旅产品也广受关注,展会实现了创意设计与企业需求对接、与消费需求对接和线上、线下双向互动,还将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博览会”。
山东农业农村展区备受关注特设乡村文化旅游振兴展区在山东农业农村展区内,记者看到,这里展出了具有山东特色的东营泥陶福娃、薛城巧姐柳编、黄河故道桑叶茶、水稻等,一件件作品兼具艺术性和审美性,满足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边是传统的蒲扇、蒲团、草鞋、簸箕,那边是可爱的鸟窝、小草房、小椅子,不断有观众询价。
图为山东农业农村展区值得一提的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本届博览会设立乡村文化旅游振兴展区,展现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及省市对口扶贫单位的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等,帮助村民们将民族风情、乡村风景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收入。
“方合院、尽朝阳;高门楼、大影壁;硬山顶、灰白黄;青瓦双坡石墙,拼花雀眼花格窗。
三合院、南北向;大门楼……四梁八柱出厦房。
”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展区,记者看到,这里展出了鲁西北生态田园风貌区、鲁中山泉林田风貌区等地的乡村民居风格。
而山东美丽村居临朐县隐士村、微山县爱湖村、青州井塘村、荣成市东墩村等都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展区开设了一个角落。
荷叶茶、辣椒酱、海苔、布老虎……它们携带各村的特产亮相。
村庄的美景和美食引来众多嘉宾参观。
小作坊变专业公司乡土柳编、泥陶实现量产“草柳编已有800多年历史,编织的时候,经线用蒲叶,纬线用蒲根,这种天然材料很环保。
在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我们开办大小培训班30多期,培训人员达到3000多人。
利用涝洼地、沟旁、路边、渠沿等大面积种植了柳条,不但降低了柳条成本。
”薛城巧姐柳编张姓负责人告诉记者。
纤纤巧姐手,丝丝柳编艺。
这家来自枣庄薛城的巧姐柳编有限公司原是2007年注册成立的柳编专业合作社。
由一村到多村,由来料加工到自产自销,这让当地的柳编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如今,这家发迹于枣庄乡村的柳编公司把业务拓展到了草编、藤编、竹编,由10多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个,还在5A级景区台儿庄古城开设了专营店,并长期举办小学生手工艺体验活动。
无独有偶。
此次展出的东营东王泥陶也从小作坊走向了专业化、集体化发展之路,并成立了旅游发展公司。
东王泥陶手工技艺传承人王学芳告诉记者:“我们在前几代老艺人的经验基础上,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成功掌握了东王村昔日制陶工艺,将泥陶制品由单一的家庭实用品,扩大到精湛的工艺品、建筑类用品、仿古陈设等。
”图为东营东王泥陶本次展出的艺术作品记者获悉,东王泥陶传承于新石器大汶口文化,凝聚了黄河入海口的民俗文化精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魅力,是世代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子孙们心中无法抹去的文化记忆。
坐地日行八万里“丝路列车”带你一日畅游34国伊朗地毯、加纳手鼓、德国啤酒、俄罗斯油画…… 在“一带一路”展区,记者看到,这里展出了德国、俄罗斯、法国、英国、日本等34个国家的高端创意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演艺、传统工艺美术等优势产品,让市民在家门口便体验到“玩转世界”的乐趣。
34国展位尽显异域风情。
谢正宾是一个在俄罗斯生活了21年的山东人。
在俄罗斯展区,记者看到了他展出的多幅俄罗斯油画。
作为一名企业家,他深切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带给他的便利:“我在俄罗斯和中国都有企业。
祖国的强大让我非常自豪。
‘一带一路’倡议带给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太多的便利。
”“俄罗斯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另一个是大约在冬季。
而从东往西,地球上所有的地貌几乎都能从俄罗斯找到。
漫长的冬天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创作。
自然的财富让俄罗斯的艺术和文化有着肥沃的土壤。
”谢正宾说。
据他介绍,俄罗斯的乡村非常开阔,地广人稀,作物只有一季,养殖业发达。
俄罗斯与山东农业之间的交流将会充满活力。
图为在俄罗斯生活了21年的谢正宾在“一带一路”展区展示俄罗斯油画此次展览吸引了很多小朋友来看,有的小朋友甚至盯着一幅俄罗斯油画看5分钟,这是出乎谢正宾意料之外的。
下一步,他打算为中国小学生翻译俄罗斯的课外书,以作为课外读物。
让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文创设计作为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第三届“泰山设计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推介会在博览会期间进行了推介,并向全省文创设计协会、文创企业、有关高校发布了《山东文化创意设计类赛事推广转化联合倡议行动倡议书》,号召赛事联合单位促进赛事推广与成果转化的联动,促进赛事成果转化、落地投产。
全省共有11家赛事单位共同参与倡议,包括“泰山设计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等。
“赛事要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创意设计与企业需求对接、与消费需求对接,促进大赛成果落地转化,要把大赛变成一个为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设计人才服务的过程。
”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孙美华表示。
博览会期间,由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刘东峰主持的“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研讨沙龙拉开帷幕。
数十家高校单位、文创企业共同到场参与。
乡村振兴,文化创意的力量不可或缺。
山东省旅游商品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吴凯就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提出,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而乡村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消费,文化创意在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图为“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研讨沙龙集中向农业、农村、农民发力的农湾科创,借助“文创+科创”,以数字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孵化众多知名农业品牌。
农湾科技发展(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隋海周作为农业领域投资代表方,从乡村振兴的建设要求出发,指出了特色与品牌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新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博览会”记者从组委会获悉,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通过成果展示、产品交易、项目推介、主题论坛、文化展演等方式,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丰富“好客山东”品牌内涵。
期间,齐鲁文化区域特色贯穿于展会展示、论坛和文化活动各板块,表现在展区设计和展品展示的各方面,既有儒家文化、黄河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泉水文化,也有民间艺术展示;既有传统工艺现场展演和制作,也有新兴业态、现代科技以及发展成果的呈现。
本届博览会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集中展示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体育、医养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VR/AR、量子通讯等新科技、新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成果,拓展优化文化旅游产业链。
设立“文旅+”展区,推介一批文化旅游领域的龙头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以及重点文旅产业园区、基地和项目。
图为高唐麦秸画亮相中国文旅博览会本届博览会设立分会场14个,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39项。
为打造网上博览会,突出“文化旅游+互联网”“展会+互联网”特色,本届博览会充分发挥新媒体、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优势,建设文旅博览会网上宣传推广平台、交易交流平台、“双招双引”平台、展商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博览会”。
当前,山东文旅行业呈现出加速回暖复苏的良好态势,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的举办,通过打造一个聚集文化产业资源、透视文化产业动向和趋势、开展文化产业合作和产品交易的大平台,相信必将推动山东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