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门窗常识>山洪过后留下“瀑布”“断桥”广西东兰积极开展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

山洪过后留下“瀑布”“断桥”广西东兰积极开展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

2023-03-09 来源:断桥铝门窗责任编辑:断桥铝门窗 浏览数:5 门窗网

核心提示:新华社南宁7月16日电(记者黄浩铭)东兰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境内山岭峰丛高低错落,洼地谷底星罗棋布,是著名的长寿之乡。进入7月以来,连续的两轮强降雨使得这个原本风景秀丽的地方多个乡镇受灾严重,群众财产遭受巨大损失。15日下午,红水河畔的东兰县隘洞镇,又一轮暴雨过后,街道遍布淤泥,周围山体不时可见的山体滑坡、被掏空路基的公路以及路边损坏的房屋让人深刻认识到山洪暴发的威力。从红水河边沿着公路往山沟深处行进,途中不时可见山体滑坡带来的石头和淤泥横在路面,交通部门派出的挖掘机在乱石之间挖开一条条狭窄的通道保证基本通

山洪过后留下“瀑布”“断桥”广西东兰积极开展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

新华社南宁7月16日电(记者黄浩铭)东兰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境内山岭峰丛高低错落,洼地谷底星罗棋布,是著名的长寿之乡。
进入7月以来,连续的两轮强降雨使得这个原本风景秀丽的地方多个乡镇受灾严重,群众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15日下午,红水河畔的东兰县隘洞镇,又一轮暴雨过后,街道遍布淤泥,周围山体不时可见的山体滑坡、被掏空路基的公路以及路边损坏的房屋让人深刻认识到山洪暴发的威力。
从红水河边沿着公路往山沟深处行进,途中不时可见山体滑坡带来的石头和淤泥横在路面,交通部门派出的挖掘机在乱石之间挖开一条条狭窄的通道保证基本通行。
从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像是一道道“瀑布”,不断地冲刷着破损的路面。
“7日至13日的强降雨,使得我们全镇道路出现上千处大大小小的塌方,不少道路交通临时中断,目前全镇的电力、供水、通讯等尚未完全恢复。
”隘洞镇镇长周万宇说。
在香河村纳脑屯,一座公路便桥被山洪冲垮,浑浊的河水中只剩下一块钢板,被湍急的水流撞出巨大的声音。
桥梁损毁导致3个村庄3700多名群众出行受阻,生活物资需要靠人力运送过河。
拉板村吾老屯吾宁安置点的两排水泥房子居住着4户2016年从山上搬迁下来的贫困户,在7月7日爆发的山洪中,巨大的石块夹杂着大量的泥沙,把房子旁一条3米多深的水沟完全填平。
溢出来的沙石涌进了房子的一楼,两排房子的墙体和地基被不同程度损毁。
“村干部提前把我们转移走了,但家中财物损失不少,新建的房子也变成了危房。
”2016年脱贫的建档立卡户韦友七告诉记者,他和70多岁的母亲现住在政府提供的救灾帐篷里,帐篷里有政府提供的被褥、食品等物品。
拉板村党支部书记韦有定说,暴雨来袭前,镇里已通知各村组织危险区域的群众及时避险,村里20多个年轻党员组成几个小组挨家挨户撤离群众。
山洪虽然猛烈,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不少群众房子被淹,财物受损。
在暴雨的冲刷下,一些山体出现整体滑坡,威胁到周边村屯的安全,香河村板麦屯就是其中一个。
在7月7日的暴雨袭击中,这个坐落于山坡上的村屯道路出现裂纹,一些房屋开裂倾斜。
13日的新一轮暴雨中,整个山体滑坡程度加深,屯内道路开始坍塌,一些房屋也有随时倒塌的危险。
受损最严重的是屯口一栋两层楼房,两侧的墙体已经完全裂开,房子整体呈15度向前倾斜。
大门前挂着的贫困户精准识别牌上的信息已被雨水冲刷得字迹难辨。
屯里面的楼房有一些已经搬空,但仍然有不少楼内存放着家电、家具等物品,房屋旁的棚子里还养着一些家禽。
隘洞镇副镇长韦凤说,受威胁的15户71人在刚出现险情时就已经全部撤出,分散到亲友家或者安置点进行安置,但这15户的房子都变成了危房。
全镇共有14个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存在塌方或者滑坡风险。
东兰县常务副县长孙金水介绍,7月7日至13日,东兰县接连两次遭受强降雨袭击,当地正在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内开内倒窗还是外开窗好?(内开内倒窗会不会掉下来)
阅读下文 >> 房屋防雷接地做法(房屋建筑防雷接地施工)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menchuang.net/news/10191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门窗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门窗网 【测试站】(c)2008-2022 MenChuang.ne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