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700多家文艺院团参与,近12000名演员同台竞技,好戏好角轮番上场。
2021年,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广播电视台、省演艺集团主办的“百团百角唱百年”全省文艺院团竞演活动,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带来了一份厚礼,也让广大的观众见证了湖南文艺丰厚的沉淀与蓬勃的朝气。
经过长达数月的激烈角逐,十佳演员脱颖而出。
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中心演员袁金霞、武陵区艺术团常德丝弦演员张莉双双获奖。
连日来,两位年轻演员的出色表现引发了文艺界的关注,她们台前幕后的从艺经历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袁金霞:珍惜每一登台的机会“柔美女子唱老生,韵味十足不输男。
” 近年来,在戏剧界声名鹊起的袁金霞获得了这样的美誉。
袁金霞在《出发之前》扮演残疾母亲而在常德汉剧《出发之前》里,她扮演了一位毅然支持女儿援鄂抗疫的残疾母亲,在节目最后的6分钟里出场。
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她用委婉细腻的唱工让剧情迅速升华,用声情并茂的表演征服了观众。
这是袁金霞第一次出演女性角色。
在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袁金霞是传统戏曲坤生,常年扮演的皇帝之类的“美大叔”,化着重彩,留着长须,举手投足有板有眼,在“生半边”的戏剧行业中颇有戏份。
可现代剧中的中年母亲候场时该干嘛?袁金霞头一回感到了手足无处安放的窘迫,下意识地捋髯口,吓坏了排练场上的导演。
好不容易改了毛病,又在唱腔发力方式上出了新问题。
那段时间,袁金霞最常做的事,就是观察生活中的母亲和残疾人群,然后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直到对自己是“一位行动不便的母亲”深信不疑。
袁金霞从小向往舞台,13岁时机缘巧合学了戏剧,由于身体柔韧性不是很好,练基本功吃了不少苦。
学员班排练的第一部折子戏《断桥》,女生们纷纷扮演武旦小青,可男生们正处于变声期,无人扮演小生许仙一角。
袁金霞主动请缨,小嗓一亮,就这样开启了生角行当。
从小生到老生,袁金霞凭着俊美干净的扮相和高亢嘹亮的嗓音,在生行走得顺顺当当。
2017年,她参加“湘戏新角” 湖南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赛,获得小组第4名。
也就是这一次,她发现自己并不遗憾未曾获奖,相比之下,她更珍惜每一次登上舞台的机会。
袁金霞说,自己的偶像是被称为“中国坤生第一人”的京剧名角王佩瑜。
“她很有个性,只坚持演传统戏。
” 袁金霞理解传统坤角在现代舞台的无奈,但更敬佩王佩瑜一心“将京剧拉回大众市场”的理想与坚持。
王佩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京剧在市场上活着,袁金霞的理想同样也在戏剧舞台上延伸。
2021年3月,新编现代汉剧大戏《我娘是片钥匙》在常德成功首演,她在剧中扮演了女主婆婆一角,从中年到老年,年龄和外形跨度很大。
为演活这个人物,袁金霞仔细观察生活底层人物,甚至跑到菜市场看人买菜争吵。
在演出中,袁金霞背驼腰塌的身形,言语闪烁又透着一丝小精明,看到钱眼神一亮却又犹疑不安的表情,活脱脱勾勒出一位生活贫困、历经辛酸却又故作强悍的农村“恶”婆婆形象。
她说,现在最难的是上午排演《我娘是片钥匙》,下午又要录制传统剧目《大登殿》。
从天潢贵胄薛平贵到底层贫苦农妇,角色的快速转换,让她几乎怀疑自己“人格分裂”。
但她坚信生行的可塑性更强,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成为一名戏剧行业的“多面手”。
“我的终极梦想仍属于戏剧生行,但我不会放弃全方位发展的机会。
” 袁金霞说,当下艺术行当竞争激烈,将阵地守牢才有传承发展的可能。
“用戏剧振奋人民的精神,为群众讲好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我的初心。
”张莉:展现真正的传统曲艺“走下舞台的那一刻,我一再地告诉自己,我已经尽力了。
最终结果如何,交给观众与评委去评判吧。
”说起 6月25日晚的全省文艺院团竞演总决赛,张莉至今记忆犹新。
张莉表演常德丝弦《不屈的吼声》张莉此次的参赛作品是新创常德丝弦《不屈的吼声》。
长达12分钟的连说带唱,她一人分饰两角,从“演人物”到“说人物”中自如转换,将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过程中不畏强权的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
“总决赛水准很高,参演的基本上是各大院团的台柱子,大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活。
”张莉担心,相比音乐歌舞类节目,以一人表演多人伴奏的常德丝弦在场面上并不占优势。
“很素雅,没有舞台背景、灯光、音效的加持,观众更加专注表演,对于表演者来说,这是硬碰硬的功夫,也是很大的考验。
”但她认为,这才是传统曲艺的魅力所在。
常德丝弦是中国十大地方曲艺之一,也是湖南曲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种。
近年来,常德丝弦频频登上国内外舞台,大多以群体表演唱为主,往往让人忽略了常德丝弦以唱为主、说唱穿插交替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样式。
“常德丝弦决不是单纯的舞台表演唱。
” 张莉说。
作为从宋元时期逐步形成的独特地方曲种,常德丝弦历经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步汲取时代的音调,其内涵丰富且风格多变。
在她看来,常德丝弦格调高雅,不仅是常德民间文化艺术的土特产,是民族作曲技法的宝库,也是民族声乐创新的源泉。
“值得穷尽一生去学习与传承。
”其实,常德丝弦并非她的老本行。
张莉10岁开始学汉剧,凭一口好嗓子主攻青衣。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2017年,已进入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工作的她居然跨界转行,调入武陵区文化馆从事常德丝弦创作。
从柔美光润的青衣小嗓到说唱俱全的真嗓发声,从不懂乐器到弹得一手好三弦,意味着从零开始的张莉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第一次参演常德丝弦节目《市长站岗》,试演的竟然是一名老太太的角色。
可既然喜欢并选择了常德丝弦,就不应该为一个角色而放弃。
在经历了抗拒、尝试、了解、投入这一过程之后,张莉真正爱上了这门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2018年,由她参演的《市长站岗》获得了湖南省第六届艺术节田汉小剧目奖。
在一次次的打磨之后,张莉凭借扎实的曲艺演唱功力,代表湖南省入围第十八届全国群星奖,成为了常德丝弦当之无愧的四大名角之一。
她一直希望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艺术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她说,“常德丝弦有许多的经典期待传承与呈现。
”2020年,武陵区文化馆为庆祝建党百年特意打造了红色题材的常德丝弦《不屈的吼声》,采用的正是常德丝弦最传统的坐唱表演方式。
为更好的展现人物个性,张莉搜集了大量的人物素材,细细揣摩排练数月之久。
2021年全省文艺院团竞演活动中,观众和评委们惊讶地发现,《不屈的吼声》一改常德丝弦常见的欢快与轻灵的曲调与唱腔,变得厚重稳健、大气磅礴,极具时代气息。
表演者张莉气场全开,说唱转换进出自然,层次清爽,极富张力。
在得知自己获得十佳演员称号后,张莉很高兴地表示,“获奖的最大意义在于,传统曲艺依然被大众认可、接受并喜爱,希望常德丝弦也由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听、来学、来传承。
”